-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愤怒葡萄》管窥斯氏生态生活方式
从《愤怒葡萄》管窥斯氏生态生活方式
[摘 要] 《愤怒的葡萄》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改变美国的二十部书之一,该书寄寓着作者约翰#8226;斯坦贝克对世界和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领悟。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揭示了斯坦贝克倡导的生态生活方式,即人们应当少一些物质欲望,多一些对精神财富的追求,不仅要谋求人与自然的自然生态和谐,而且要努力争取和维护人类精神生态的平衡。
[关键词]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精神生态;生态生活方式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8226;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一部具有沉重而深刻意蕴的作品,有着无限可供阐释的空间。自1939年问世以来,许多评论家、学者已从女性主义、原型批判、新历史主义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这部作品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斯坦贝克在书中着力关注的不是生态危机的表面症候,而更多的是对当代文明最基本的前提和价值体系的质疑。他提倡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并在小说里指明了一种生态的生活方式。
一、精神生态
鲁枢元在其著作《生态批评的空间》中指出“人不仅仅是自然性的存在,不仅仅是社会性的存在,人同时还是精神性的存在。因而,在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之外,还应当有‘精神生态’的存在”。(鲁2006:25)他认为“如果说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其自身的关系”。(鲁 2006:19)工业化导致了多重生态危机。一是人与自然相冲突,引发了自然生态危机;二是人与他人相冲突,引发了社会生态危机;三是人与自我相冲突,引发了精神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关注的是人的内在情感与精神的生存状态,它一方面关涉到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还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鲁 2000:148)
一方面,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物欲文化逐渐壅塞了人的心灵,人类的精神正一步步走向绝地或边缘。另一方面,正如西方当代思想家欧文#8226;拉兹洛(Ervin Laszlo)所言,人类生存的极限不在于地球的自然生???环境,而在于人的内心,在于人类对于自己生活态度、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然生态的严重失衡与当代人的生存抉择、价值偏爱、文明取向等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在我们致力于解决自然危机的同时,或许首先应当绿化的,是当代人类在精神上所遭受的种种污染、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的种种精神病症。
二、物质欲望的膨胀与精神生态的荒芜
在《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用细腻的笔调描述了坐在大汽车上的阔太太们,尽管身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和衣服,但是她们的“嘴角底下有心怀不满的皱纹”,“眼睛里含着抱怨的神情。”(151)坐在她们身边的男人们大腹便便,“眼睛里露出惶惑、焦虑的神色,显得很不安。”(151)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质主义高度异化,一方面,物质至上的生活方式使人类频频伸手,索取更多;另一方面,即使索取的东西越来越多,却仍不能满足人无止境的欲望。正如作品中凯西牧师所说:“如果他需要有一百万英亩地,才能使自己觉得富足,那么我想,他之所以会有那个需要,就是因为他觉得内心太贫乏,既然他内心贫乏,那么他就是有了一百万英亩地,也不会感到富足,也许他想到自己没有办法可以感到富足,就觉得失望了吧――当初爷爷死了,威尔逊太太给他让出帐篷来,我看那时候她比那位先生还要富足一些。”(206)
因此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物质少,而在于欲望多。业主和银行家们对物质财富占有的欲望十分迫切,膨胀的欲望再也不能使他们拥有片刻的宁静,他们越来越受到物的奴役。为此他们摒弃道德观念、价值尺度,甚至是非标准,采用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手段满足着自己的欲望。旧车场的销售员利用流民对汽车的无知,把做了手脚的汽车高价卖出去。加利福尼亚丰产的美丽景象演变成了“一种无法投诉的罪行,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353)为了保持高价,果树的根的繁殖作用必须加以破坏,堆积成山的金黄的橙子上被浇上火油,咖啡在船上当燃料烧,玉米被人烧来取暖,土豆被倒在河里顺水漂流,猪被人杀掉用生石灰埋起来。银行家和业主们亲手毁掉自然的丰饶,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因营养不良患上佝偻病、糙皮病和脓疮,听凭死亡夺去孩子们的生命,也不肯让自己的利益受到一点点损失。斯坦贝克批判了这些人的自私冷漠及不择手段。在贪欲面前,物质利益成了他们衡量人与人关系的惟一标准,人类的美德、对同胞的责任感却在急剧衰败。随着水果的腐烂,他们对同胞的同情、关爱都一同腐烂、衰败。然而,在这些人焦躁、盲目、如困兽般疯狂顺着欲望的台阶向上爬时,他们“为获得和占有这些‘好东西’而付出了太多的焦虑和算计,并因而使人们失去了另外的许多,比如安详平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