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期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出路浅探
新时期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出路浅探
2006年12月23日,《农民日报》刊发了《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县委书记黄爱国》(以下简称“黄爱国”)一文,文章分“铁腕治干”、“百官共廉”、“民为父母”和“各方评说”四个部分,字数近7000字。该文作者何红卫是一个向来擅长于做批评性、争议性报道的记者,他原本是想去“找茬”,继续做“争议性报道”,不曾想在采访中却被当事人深深感动,因此破例写出他自认为挖出了“新时期焦裕禄”的典型报道。而参与报道的通讯员刘明达也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也许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工作。
孰料,报道在网络上却遭遇了“口水纷纷”。在西祠胡同、天涯社区、沙洋吧、荆门网、凯迪社区等论坛,很多网民都认为该报道“太肉麻了,受不了”。有人说这是“以文媚官”,还有人给黄爱国以“黄作秀”的“雅号”,一个网名为“无向???”的天涯网友甚至讥讽道:“为何不在文尾加―――黄爱国书记万岁!?”
一石激起千层浪,惹人眼球的帖子引来传统媒体的关注。2007年2月9日,《青年周末》刊登《一篇表扬报道竟致报纸遭封杀?》一文,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激起强烈反响,一篇典型人物报道遭遇“滑铁卢”事件顿时成为一个议论热点。
典型报道遭遇“滑铁卢”的原因探究
为什么一篇用心而为的典型报道反而会遭遇“滑铁卢”?为什么作者的感受和读者的反应会产生如此强烈的落差?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访意图、路径虽正确,但写作硬伤明显
据报道,“黄爱国”的采访还是慎重和深入的。记者何红卫擅长于作批评性、争议性报道。比如1998年,他在《农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褒贬不一说董阳》,披露了发人深思的“董阳事件”,引发了多家媒体对“衡量一位干部是不是好干部,是不是称职,究竟应以什么为标准?”的大讨论。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等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正确评价董阳,合理使用干部。自2003年底起,他听说“黄爱国”这个名字,听说沙洋这个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有些特别。一开始他也是想循着报道董阳等人的思路来报道黄爱国的,以为只要???黄的争议性写出,应该又是一篇不错的报道。但后来在三年多的采访中,他逐渐被黄爱国真心为老百姓办事,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迹感动了。通过采访,他发现自己原来刻意寻找的“争议点”居然“争议”不起来,所接触到的当地人都对黄爱国好评一片,这让他放弃了最初自己设想的“褒贬不一说黄爱国”的思路。他想,这么优秀的干部,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报道其先进事迹呢?于是就有了这篇报道。
笔者认为,记者的质疑精神值得称道。另外他能从实际出发,敏感地发现更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新闻选题,且深入采访,也值得肯定,然而或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他在写作上“翻了船”,没有能够写出真正让老百姓感到可亲可敬,基层干部感到可信可学的“典型人物”。黄爱国是一位值得报道,但也肯定存在缺点和不足的先进典型人物,问题不在这位被表扬对象,而在记者,是记者没有把这个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好。
细读“黄爱国”一文,可以发现报道本身的硬伤客观存在,问题就出在写作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贵认为:“这篇报道给人感觉是泥不够水来凑。在典型事迹的选择和挖掘上不够深入,写得太全面,又想把他写得十全十美,反而容易引起人反感。”清华大学新??学院教授刘建明也认为,该报道在有些词汇的运用上,陈述不够朴实,有些渲染,比如“百官共廉”这样的20提法就太绝对了。另外就是报道中豪言壮语比较多,被访者对黄爱国的溢美之词也太多,但实质内容并没多少,这些直接引语即使是完全真实的,也容易引起人们“这是吹捧阿谀”的判断,难免会产生“肉麻”的感觉。
2.受众价值取向多元,自主意识增强
当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家喻户晓,曾深深打动全国人民的心。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黄爱国”一文是在那个年代推出,会不会像今天这样掀起风浪,招致“肉麻”的骂名?应该不会。这跟那个年代高呼“万岁”不会被视为肉麻是同样的道理。其实,近年来我们推出的新典型在“含金量”上也许并不低,关键是人们的心态复杂了。社会有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受众价值取向趋向多元,自主意识增强,接收信息和感受典型报道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公众心目中的公仆形象也已由“清官标本”和“道德楷模”的情感化,向廉洁守法和能力职责的理性模式转变。因而,再以既往赞歌式的报道模式生搬硬套到现代公仆身上,显然不合时宜。日渐“理性”、“现实”的人们一方面期盼焦裕禄式的人民公仆,另一方面又不太相信真有这样的好干部。如今只要是廉洁守法,尽职尽责,在人们看来已经称得上是好领导了。因此比“焦裕禄还焦裕禄”的黄爱国的报道,受众反倒不容易相信了。
3.典型报道陋习积重难返,受众产生群体性“审美疲劳”
如今社会有一种不良风气,即如果媒体颂扬一个人,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NG储配站安全工作手册.pdf
- JJG 853—2013 低本底α、β测量仪.pdf
- 铁路临近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专项方案[001].docx VIP
- 破络预处理-中和沉淀工艺处理含铜电镀废水.pdf VIP
-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中小学组).docx VIP
- 2022年幼儿园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总结(10篇).doc VIP
- 全国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业财融合30个典型案例汇编.pdf VIP
- 新概念英语(青少年)Starter A 全册笔记.pdf VIP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力资源管理》机考9套题库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