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俗社传播秦腔艺术百年老店
易俗社传播秦腔艺术百年老店
在戏曲艺术低迷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强调以“补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的戏曲剧社,能在动荡剧烈的近现代中国存续一百年,这就是西安易俗社。
易俗社创建于1912年8月13日,是辛亥革命后,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强烈要求改革求变的背景下,为唤起民众的民主革命意识,由李桐轩和孙仁玉等清末民初一大批知识分子、同盟会员发起成立的。在易俗社成立百年之际,我们在回顾其光辉历程的同时,追寻其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原因。
一、地方精英参与创建
大凡民间音乐,只有在文人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百戏之母”昆曲,正是因为顾坚、魏良辅、梁辰鱼等文人的改革创新才得以迅速传播。易俗社延续百年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大批地方精英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剧社的运作,把通过戏曲改革社会当成终身的理想持之以恒地去付诸实施。
李桐轩和孙仁玉是易俗社的主要创建者,两个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整理史稿之暇,研究改良社会事”,孙认为“中国旧社会,率由旧戏曲熔铸而成1”,二人共同产生了利用戏曲改良社会的念头,起草了建社缘起和章程,经过广泛宣传,很快得到当时军政长官及社会名流的热烈支持。这些具有民主和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使易俗社一开始就以新的价值观念建社。建社章程明确规定以规章制度方式规范学社的所有活动,改变了名角领班的旧传统,主要领导必须经过评议会由社员共同选举产生,任期内不称职可随时罢免,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民主精神。易俗社按工作职能设“干事部、评议部、编辑部、学校部、排练部”,实行以艺术教育、排练、演出、创作、研究为一体的学社团体制,并以戏曲团体身份加入教育界,隶属于陕西省教育厅管理,这在当时是极大的进步。因此,易俗社从创建起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戏曲剧社,而是集地方政要、知识分子和杰出艺人于一体的,最早把戏曲训练、培养艺术人才、文化教育和演出实践相结合的戏曲学校。如仅在建国前的37年中,就招收了13期学生,毕业和肄业学生将近600名。演出和教育??一的机构设置使其能够不断地自我输送新血液,具备较强的抗击各种时代危机的能力,从而具有了长久的活力。
二、大量创作具有进步思想的新剧本
作为戏曲剧社,除了有良好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外,还要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这才是它持久生存的最主要动力。易俗社又抓住了这一核心,在“戏”和“曲”两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易俗社的组织大纲第一章开宗明义宣称:“本社以编演各种戏曲,补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11鱼闻诗、薛增禄等编《西安易俗社七十周年资料汇编》)
,体现这一宗旨的手段即剧目,因此,剧目乃“易俗社之命脉”,并且要“以新编脚本为主。”,这恰好是创始人通过改良戏曲以达到“开启民智”的基本愿望。由于创始人的文人身份,使易俗社区别于其它的秦腔班社,文人“载道”与“言志”的良好愿望被寄托在陕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地方戏秦腔这一艺术形式。秦腔承担起唤醒民众,复兴民族的重大责任。
在这一宗旨的驱使下,从1912年创社到1949年解放前,易俗社共创演大小剧本600多个,其中,担任过易俗社主要领导工作的李桐轩、孙仁玉、范紫东、李约扯、高培支、吕南仲创作的剧本占整个剧目的一半以上。如李桐轩创作的《文山殉国》、《亡国痛》,孙仁玉创作的《武王革命》、《复汉图》,范紫东创作的《颐和园》(《赛金花》),高培支的《亡国影》等。这些剧目大多以表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倾向为主,如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提倡兴办实业、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批判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反对迷信、缠脚、蓄辫、赌博、吸食鸦片,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等等。这些剧目,一方面体现了易俗社的办社宗旨,另一方面拓展和丰富了秦腔的题材领域。
易俗社在创作针砭时事,积极进取剧目的同时,还兼顾传统、娱乐的剧目,创作了大量的生活戏,如范紫东的《软玉屏》、《三滴血》,孙仁玉的《柜中缘》、《小姑贤》,李桐轩的《一字狱》,李约祉的《李寄斩蛇》,高培支的《夺锦楼》,吕南仲的《双锦衣》等。这些剧目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但常演不衰,成为秦腔剧种的优秀保留剧目,而且被全国各剧种移植搬上舞台。由于大批具有新思想的文人参与,使易俗社的改良秦腔有别于流行于江湖班社的秦腔,对戏曲文学特别是对梆子腔戏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大力革新秦腔音乐
戏曲的传播除了优秀的剧本以外,还要有优美的音乐,这样才能打动观众的心,达到“寓教于戏”的目的。易俗社的创始者很明白这一点。早在1913年,李桐轩先生就在其专著《甄别旧戏草》中指出“凡戏:莫在演唱的人上计较,当在看戏的人上着想;莫在演唱的时节取快心,当在演唱后一般人心上收效验2”。因此他提出“以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