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继祥我青春绽放于80年代
李继祥我青春绽放于80年代
曾经有人这?定义80年代的中国青年:“只有80年代的青春,才是激烈美好的青春。”“现在的大学生眼中,再也找不回那个年代的青年眼中闪耀过的光芒。”李继祥说。李继祥的青春绽放于80年代,那个时代的印记烙在他生命里。“现在一切的繁荣,都来自于80年代积蓄的力量。”80年代成就了他的艺术,他成就了80年代成都的现代艺术。
与艺术“偷情”的日子
70年代,16岁时的第一堂美术课,是李继祥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那个精神文化匮乏的年代,这一堂美术课为李继祥黑白的生活泼上了彩色的颜料。之后的每一次美术课,都是李继祥的一次精神盛宴。“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人都充满了原始的激情和渴望。”李继祥把美术课看作是发泄这种渴望的唯一出口。“那段时间里,我和几个同学一起,每天偷跑到美术老师家里,向老师学习素描、水粉、雕塑。”
但是很快,这种日子就被迫终止了。1974年,李继祥去到他哥哥下放的地方――青神县,每天白天出工,戴月荷锄而归。在知青岁月中,李继祥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在15瓦的电灯下继续“与艺术偷情”。“我白天帮公社宣传队画了墙报,就悄悄‘偷’一些颜料回家,自己在房间里画画,没有石膏,就用黄泥巴,照着书上雪莱、托尔斯泰的照片塑泥人像。”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当时我已经做好了当一辈子农民的打算。我一直不放弃艺术,只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与其他人还有那么一丁点儿不同的人。”
1977年是李继祥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恢复高考”这个消息把他从田野拉了回来。次年,李继祥参加了高考,并考取了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美术系。他懵懵懂懂地爱上了艺术,懵懵懂懂地坚持着。“直到现在,我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只要你选择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做,就会有好结果。’”
为办画展,包里只剩5块钱
李继祥常说自己是个有“85情结”的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80年代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量的年代,改革开放,激活了人们被压抑已久的内心。“那是一个发泄的年代,所有被桎梏很久的激情,终于在那个年代里发泄绽放出来。”
在那时,李继祥与西南地???的艺术家一道,掀起了一场“85新潮”。“我当时还在成都25中担任美术老师,我们几个成都的画家联合了西南地区70名画家一道,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了‘四川青年红黄蓝现代绘画展’。”这是西南地区首次大规模现代艺术展,展览一出,舆论轰动,央视也报道了这次活动。
可是这个大型艺术展的发起人李继祥,彼时正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我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办画展了。最穷的时候,是有一天,我包里只剩了5块钱,我捏着这5块钱,犹豫着是用它来吃一顿饭,还是买一包两块五的香烟。”那一年,李继祥办了两个画展。“那时,我的学生每次来看我时,都会给我带饭带菜来,他们知道自己的老师是穷艺术家。”
1989年春节前,李继祥和戴光郁、王发林出发去北京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我们3个人在结霜的柏油路上,迎着风雪,用一架平板车,拉着作品,艰苦卓绝地前往中国美术馆,那是何等的虔诚啊!”
这次艺术展上,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枪击”事件。两位艺术家在艺术展上,对着自己的作品开枪,这是一次具有强烈社会性的行为艺术。这场行为艺术“搅黄”了此次展览,北京市公安局立刻出动,展览终止。“开枪之后,我们几个被‘请’了出去,这下,我们坐在场馆关闭的大门外,没地方可去了,只好又灰溜溜地回成都。”
虽然李继祥说得调侃,可是这两声枪响,把85新潮美术的“临界点”又往前推了一步。但是在这之后,85新潮却渐渐退去,这两声枪响,证明了一个时代的兴盛和终止。
与死神两次擦肩
李继祥一生中有两次曾与死神擦肩而过。第一次让他明白“活着”是件美好的事情;第二次让他学会了“放弃”。这两次“死”都让他重新正视了“生”。
90年代初,李继祥和很多人一?,南下海南。有一次和朋友在三亚大东海游泳时,遇上了大浪,“当时我一个人游到了很远的地方,巨浪袭来,我根本无法靠近岸边,我只好用尽全身力气在茫茫无际的海里手足无措地乱扑腾,可是这一切只是徒劳,每一次巨浪只会把我拉入更深的深海,我的自救行为只是徒劳。”就这?,李继祥在徒劳中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那一刻,我彻底向死神投降了,我一动不动,任由海水不断把我向深海中拉扯。”在海里不知漂浮了多久,李继祥忽然灵光一现,“我忽然意识到,每一次浪来的时候,会把人往岸边送,浪退时,才把人往深海扯,我利用这个规律――浪来时,我死命地往前游,浪退时,我就一动不动,节省体力。”这个方法果然奏效,终于,李继祥逃脱了死神的魔掌,当双脚再次踏上地面的那一刻,他只想到两个字:活了!
第二次是在1996年,美国艺术家贝西#8226;达蒙邀请中国25位艺术家参加一场名为“水的保护者”的行为艺术。“一接到邀请,我想也没想就一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