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构造及对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的作用研究.pdf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构造及对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的作用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构造及对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的作用研究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结构及对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 的作用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沿岸水质日益恶化,有害赤潮出现的次数和频率 不断增加。其中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已成为我国赤潮危害最为严重的海域之一, 被称为我国东海有害赤潮高发区。在引发赤潮的众多环境因子中,营养盐结构组 成与浮游植物关系十分密切,是影响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重要因子。 本论文从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结构水平及分布情况入手,首先分析了调查 海区营养盐结构一年中的月际变化趋势,对调查海区四季大面分布状况进行了分 析,并选取2005年春、夏季大规模赤潮过程营养盐结构数据,对该海区赤潮过 程中营养盐结构水平及分布状况进行了更进一步分析,以此对该海区营养盐结构 时空变化情况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对该海区营养盐结构在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 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选取2005年东海大规模赤潮生消及演替 过程,从更为精细的时间尺度对上述分析进行验证;最后利用甲藻赤潮前后典型 断面营养盐、营养盐结构的变化情况,对该海区营养盐补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该研究为查明东海赤潮发生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主要工 作及结论如下: 1、利用2002—2007年13个航次重复调查区域航次数据,统计分析了东海赤潮高 发区营养盐结构月际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氮磷比月际变化呈现出 明显的“三峰演变的态势,氮硅比呈现出“先上升,之后回落,再上升的趋 势,而硅磷比月际变化则表现出“单峰态势。整体来看,4月上旬,调查海区 Si/P皆出现全年较高水平,之后开始迅速回落,DIN/Si继4月上旬的高峰值出现 之后至6月中下旬,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10月初,调查海区DIN/P、DIN/Si 再次呈现出高峰态势,而Si/P对应处于全年低值水平。 2、比较了2002-2003年春、夏、秋、冬四季营养盐结构大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调查海区四季DIN/P、Si/P等值线基本呈现由近岸向远海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 DIN/P等值线分布基本与海岸线平行,而Si/P高值区主要集中于长江口和杭州湾 外区域;DIN/Si大面分布四季变化情况较为复杂:春季整体呈现近岸高外海低 的分布趋势,夏季呈现出外海高、杭州湾口较低的分布趋势,秋季DIN/Si整体 表现为南部海域高于北部海域,冬季表现为北部海域高于南部海域。 3、对调查海区2005年大规模赤潮过程中营养盐结构状况进行了分析:硅藻赤潮 爆发前期,调查海区表层、中层DIN/P、DIN/Si、SiP平均水平差异不大,明 显大于底层平均水平;硅藻赤潮消散期/甲藻赤潮爆发前期,表层、中层各项比 值差值不大,但与底层平均水平间的差异较硅藻赤潮爆发前期有明显增大的趋 势,表中层海域DIN/P、DIN/Si、Si/P波动幅度较硅藻赤潮前期明显加大;甲 藻赤潮消散期,DIN/P表层与中底层间差异明显加大,Si/P表中层与底层间差异 明显加大,DIN/Si整体水平较前一阶段有所下降,各层间差值变化不明显。 4、利用营养盐相对限制法则并结合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阈值,对调查海区02.03 年四季表层水体营养盐限制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春季、冬季表层水体营养盐水 平不会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限制作用;而夏季、秋季硅藻赤潮后期调查 海区部分站位出现硅限制。其中夏季调查海区出现硅限制的区域集中在外海侧, 秋季出现硅酸盐限制的区域则缩小至调查海区南部外海侧。 5、通过对2002.2007年调查海区叶绿素a和营养盐结构的月际变化比较可知, 调查海区氮磷比、氮硅比随硅藻的生长而升高,随甲藻的生长而降低,硅磷比随 硅藻的生长而降低,随甲藻的生长而升高。低的氮磷比或较高浓度的磷酸盐将更 有利于硅藻的生长,而高的氮磷比或较高浓度的氮盐将更有利于甲藻的生长;硅 酸盐对硅藻的生长非常重要,低的氮硅比或较高浓度的硅酸盐将更有利于硅藻在 与甲藻竞争中占据优势。上述结论与通过选取9.005年赤潮过程中各航次重复调 查区域,以天为时间尺度所做营养盐结构变化趋势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这在一 定程度上证明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6、对典型断面2005年甲藻赤潮前后盐度、营养盐及营养盐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 比较:调查海区表层主要受长江冲淡水等陆源淡水补给作用的影响,外海底层主 要受台湾暖流高盐水补给作用的影响,陆源补给作用对调查海区北部的影响强于 南部,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南部的补给作用强于北部。长江冲淡水等陆源对硅酸 盐、氮盐补给程度较高,其次是磷酸盐;台湾暖流对调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utcang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