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11-1919年)2011年 教学目的: 1.了解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进步性; 2.了解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原因。 教学重点: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上的必然趋势。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地方发生革命震动,都是有一个社会要求为其背景的,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生也不例外,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革命时机)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与清政府《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人民群众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在20世纪初几年,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及其对中国的疯狂掠夺,引起中国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各个阶级的反抗: 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2)农民的抗捐抗税活动,反赔款、反洋教和反清武装斗争。 (3)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拒俄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据不完全统计,群众性的反抗运动,1909年为149次,1910年上升为266次,从1902年到1911年,全国发生的各地变乱达到1300多次。这些群众反抗运动与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彼此呼应,形成了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把清朝皇帝宝座推向了火山口上。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的增加, 第二,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其中以棉纺织业等较为显著。 第三,设厂的地区主要在江浙、两湖和广东三个地区,三地共设厂200多家,占民族资本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 4.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 20世纪初,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使清政府的统治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为了延缓其反动统治,清政府于1901年4月宣布新政,新政措施有30多项,主要内容包括:a.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提倡出国留学;b.振兴商务、奖励实业c.改革军制,编练新军,这些措施与当年的维新变法措施在某些方面颇有相似之处,但性质不同,维新变法是要不仅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且要改革封建君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反映了资产阶级参政的要求,而新政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其目的是要强化国家机器,讨好帝国主义,目的是皇位永固,外患减轻,消除内乱。 尤其是摄政王载沣上台后,更是亲任还海陆军大元帅,还任命自己的两个弟弟亲掌军权,并力图收回地方总督、巡抚的军权和财权。 1911年5月,为形势所迫,清政府为了掩人耳目,以立宪为名,成立责任内阁,在新成立的13名内阁当中,满洲贵族就有9名,其中皇族就有7人,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而且也引起了清政府内部满汉(党争)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而分奔离析;被誉为“皇族内阁”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强化国家机器,讨好帝国主义,挽救自身的危亡,当时的形势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倒塌吗?”革命已经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总之,清政府的立宪活动,不但没有使皇位永固,而且推行的结果却是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革命的到来,这是清政府所始料未及的。 皇族内阁成立后,清廷以上谕的形式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借国有分名义,把原来由各省铁路公司商办的铁路权利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的反抗风潮尤为炽烈,清政府残酷镇压,酿成“成都血案”——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正是在以上历史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前所未有的革命姿态,开始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发动了辛亥革命。 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领导阶级)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的不同,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就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的,形成了新的领导集团,即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孙中山的思想和事业代表了一个时代,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简介他的思想形成的过程: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 在孙中山走向革命道路的同时, 我国在20世纪初有兴起了一股留学热潮, 留学热潮的出现,以及国内进步知识分子的活动、革命思想的宣传,使一部分初步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青年人投身革命思想的宣传,在宣传民主思想的过程中,在他们的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