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 第16章 CMOS工艺集成.ppt

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 第16章 CMOS工艺集成.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单CMOS反相器工艺(P阱) P-Well Mask 场区Mask 多晶硅(栅区) Mask P+ Select Mask N+ Select Mask 接触孔(Contact) Mask 金属1(Metal) Mask 现代CMOS工艺简介 现代CMOS工艺简介 现代CMOS工艺简介 现代CMOS工艺简介 现代CMOS工艺(双阱、STI) 理论上,发生闩锁效应必须满足纵向和横向寄生晶体管的增益的乘积大于1。即: 而晶体管的增益由下式给出: 所以避免闩锁效应的有效方法是:1. 增加基区宽度(即P-N MOS 管的间距和阱深);2. 增加基区掺杂,使两个晶体管的增益都小于1;3. 使用可以吸收注入电荷的保护环;4. 采用深槽隔离;5. 最可靠的是采用SOI材料作衬底,可以消除所有寄生元件的产生。 避免闩锁效应的方法 六、典型CMOS工艺演示 简化N阱CMOS工艺演示 2. 先进双阱CMOS 工艺演示 p + p-epi 基底材料: p+ 衬底加p-外延层 p + 等离子刻蚀绝缘浅槽(使用有源区的反版) p + p-epi SiO 2 3 Si N 4 淀积栅氧化层和氮化硅缓冲层 SiO 2 隔离槽回填,CMP抛光平坦化,并去掉氮化硅 制作N阱并进行Vtp阈值调整注入 n 制作P阱并进行Vtn阈值调制注入 p 淀积刻蚀多晶硅 poly(silicon) n+的源漏注入和p+的源漏注入,这个过程同时也对多晶硅进行了注入。 p + n + 淀积SiO2绝缘层并刻蚀接触孔 SiO 2 * * 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 ( 09研究生 ) 李 金 华 第十六章 CMOS技术 北极 主要内容 1.基本长沟道器件特性; 2.基本6微米Al栅工艺; 3.基本3微米Si栅工艺; 4.器件等比例缩小原则; 5.闩锁效应; 6.典型CMOS工艺课件演示。 一.基本长沟道器件特性 MOS管的结构 MOS管有源、漏、栅和衬底四个端子。通常把源和衬底连 接,并接地。 PMOS管的衬底为轻掺杂N 型Si,源、漏为重掺杂P型 型硅。NMOS管衬底为轻掺 杂P型Si,源、漏为重掺杂 N型型硅。 MOS管的开启电压 定义:MOS管栅下半导体表 面开始强反型时的栅极电压。 此时,表面处反型层的载流 子浓度与体内的载流子浓度相等但型号相反。 开启电压(阈值电压)的高低与栅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栅氧化层的厚度、栅氧化层的固定电荷密度、可动电荷密度、界面态密度等有关。对P型半导体的栅电压可表示为: 开启电压 式中,ks 和kox 分别为硅和SiO2的相对介电常数,tox为栅氧化层厚度;?s 为半导体的表面电势,通常为2倍费米势?f 。对P型和N型半导体,费米势为: P型 N型 式中,Na 和Nd 分别为衬底半导体的受主浓度和施主浓度,ni 为本征载流子浓度。从而PMOS和NMOS 管的开启电压分别为: P管栅下为N型硅 通常Vtp0 N管栅下为P型硅 通常Vtn0 考虑栅氧化层中固定电荷密度Qf,可动电荷密度QMI,界面态密度Qit和单位面积氧化物电容对开启电压的影响,上述开启后应加上附加项: 开启电压 ?MI为与可动氧化物电荷分布有关的常数,其值在0~1间。 可见,为了得到稳定的开启电压,必须降低界面态密度、可动电荷密度;栅氧化层的厚度和衬底掺杂浓度直接影响着开启电压。栅氧化层越厚,开启电压越高;衬底浓度越高,开启电压越高。通常,用调节栅下衬底的浓度来方便地调节开启电压,称为阈值调整注入。栅氧化层的改变会明显影响击穿电压、器件速度等性能,在器件工艺确定后,一般不做调整。 在MOS管施加偏压时,对不同的偏压高低,MOS管可工作在截止区(亚阈值区)、线性区和饱和区。 NMOS管的工作区 截止区 Vgs Vt 线性区 Vgs Vt 0Vds Vgs Vt 饱和区 Vgs Vt Vgs -Vt V ds 二. 基本的 6 微米Al栅工艺 自对准工艺 由于MOS管的沟道长度主要决定了器件性能,栅、源、漏的位置直接关系到沟长。通常在CMOS硅栅工艺中,采用先刻栅、后做源、漏掺杂,用栅区多晶硅等来掩蔽,由栅的位置和尺寸自然决定了源、漏位置,称为自对准工艺。 硅化物Silicide自对准 6 μm Al栅P阱CMOS 工艺 清洗; (100) N-Si 2-4欧姆厘米 2. 预氧化;500nm 3. P 阱光刻; (1) 4. P 阱注入;2E13/cm2 5. P 阱推进;结深7-8μm 6. P+ 区光刻;(2) P+注入; B+ 2E15/cm2 8. N+区光刻;(3) 9. N+区注入; P+ 或As+ 5E15/cm2 10. P+、N+退火和再分布; APCVD 沉积SiO2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