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普乐与氯丙嗪对躁狂发作辅助治疗
再普乐与氯丙嗪对躁狂发作辅助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再普乐与氯丙嗪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8例,使用碳酸锂治疗,A组合用再普乐,B组合用氯丙嗪,疗程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1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大体评定量表(GA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均有明显疗效(P<0.05),两组间疗效相似(P>0.05),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再普乐与氯丙嗪可作为躁狂发作的辅助药物,再普乐安全性高。
[关键词]再普乐;氯丙嗪;碳酸锂;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8-1130-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推荐使用锂剂或丙戊酸盐联合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严重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因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大,国立临床实践研究所(NICE)曾推荐选用再普乐联合丙戊酸半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发急性躁狂症。并且有报道再普乐不诱发抑郁症状。实际上还可以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本研究使用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合并再普乐或氯丙嗪作为辅助治疗,现将此项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鞍山市精神康复医院2005年12月~2007年6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16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及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7~54岁,平均(31.24±11.89)岁;病程7~42天,平均(22.78±11.29)天。B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9~55岁,平均(33.47±12.78)岁;病程9~45天,平均(25.97±12.77)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使用碳酸锂(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剂量为250mg)治疗,初始剂量500mg/d,1周内血锂浓度达到0.8~1.2mmol/L。A组合用再普乐(美国礼来制药公司生产,剂量为10mg),初始剂量10mg/d,1周内增至治疗剂量10~20mg/d,平均(12.67±2.54)mg/d。B组合用氯丙嗪(东北制药总厂生产,剂量为50mg),初始剂量100mg/d,1周内增至治疗剂量200~400mg/d,平均(267.68±50.27)mg/d。1周后尽可能保持剂量不变。两组中兴奋躁动失眠者,可使用氯硝西泮口服,时间不超过1周,疗程均为6周。
1.3 疗效及安全性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采用BRMS、GAS评定疗效,采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以治疗6周末BRMS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经6周治疗后,A组痊愈20例(62.50%),显著进步8例(25%),进步3例(9.38%),无效1例(3.12%);起效时间7~14天,平均(8.46±2.78)天。B组痊愈22例(57.89%),显著进步10例(26.32%),进步4例(10.53%),无效2例(5.26%);起效时间8~14天,平均(9.02±2.66)天。两组疗效及起效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G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同期比较。BRMS、G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3 TESS比较:A组锥体外系反应1例,睡眠障碍4例,体重增加4例,血糖升高5例,口干4例;B组锥体外系反应18例,睡眠障碍5例,体重增加6例,口干22例,心电图异常8例。B组锥体外系反应、口干、心电图异常明显高于A组(P<0.05)。
2.4 诱发抑郁症状比较:治疗6周后,A组无抑郁症状出现,B组出现抑郁症状4例。两组差异有显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