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论“针下气”――候气针刺补泻“度”
再论“针下气”――候气针刺补泻“度”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528000)[摘 要] 通过笔者多年针灸实践,从失误的病例中,反证了候气针刺补泻,除了正确分辨针下气,准确进行补(导)正、泻邪外,还要注意针灸的刺激量――补(导)泻的度,过与不及都不适宜。这是候气针刺补泻的第二难点。
[主题词] 针下气??;候气??;针刺感应;剂量效应,针灸
Once More Discussion on “Qi under Needle”――“Degree”of Acupuncture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 of Waiting for Qi
Huang Jianye(Foshan Municipal Hospital of TCM,Guangdong 528000)
[Abstract] The author disproofs from faulure cases in many years? acupuncture practise that for acupuncture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 of waiting for Qi,besides correctly differentiate Qi under the needle and accurately invigorate(induce)the vital energy and reduce pathological factors,stimulative amount of acupuncture――the degree of invigorating (inducing)and reducing should be played attention to,over or less being improper.This is the second difficult point for reinforcing?reducing of acupuncture of waiting for Qi.
[Key words] Needling Sensation Response;Dose Response;Relat/acup mox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又曰:“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可见,“气至”与否,往往直接影响针刺的疗效。这里所述“气至”二字,有两种含义:(1)气至针下;(2)气至病所。“气至”的第1种含义,即针刺后,“针下气”已至,辨别其“邪”、“正”的问题,笔者在《试论针下气》(见《中国针灸》杂志1983年第2期)一文中已论述过,那是属于“质”的范畴;本文着重讨论“气至”的第2种含义,即每次候气针刺补泻的“度”(通常被称为“刺激量”),这是属于“量”的范畴。
1 针刺的度
究竟候气针刺补泻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够“量”呢?目前,在未有相应精确仪器协助之前,可以凭借两个标准:自觉(病者的自我感觉)和他觉(医者的感觉)标准。如果这两种感觉都能客观地反映实际,那么,这两种感觉都是正确的;如果只有一种感觉能反映客观实际,那就只有这种感觉(自觉或他觉)是正确的;如果这两种感觉都不能反映客观实际,那么,这两种感觉都是错误的。???候气针刺补泻的实践中,就无所适从,治疗疾病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就不可能进行候气针刺的实践。
1.1 泻邪的度
(1)病者的感觉(自觉)
①针下凉。泻后,针刺局部或者肢端,或循经至病所甚至全身可有“凉”的感觉出现,“气虚则寒”故也,发热病人的体温也可适当降低。
②若有所失。泻后,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病灶局部或全身感到舒适。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的那样:“为虚与实,若得若失”,以及“明乎若见苍天”。
(2)医者的感觉(自觉)
①针下的感觉,“紧而疾”的“邪气”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穴位周围的肌肉较针前松弛,如果“邪气”未清,则针下仍有被吸吮感,尚可候“紧而疾”的“邪气”来至。
②脉诊,由坚到不坚。泻邪后,脉搏较针前为软,《灵枢?终始》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脉虽大如其故而不坚也”。
1.2 补正的度
(1)病者的感觉(自觉)
①针下热。补后,针刺局部或肢端,或循经至病所甚至全身有温暖发热感出现,“气实则热”故也,局部或全身体温较针前增加。
②若有所得。“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补后,针刺局部或全身若有所得,感到较针前精神充沛,肢体舒适,亦达到“明乎若见苍天”的效果。
(2)医者的感觉(他觉)
①针下的感觉。补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