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土文献中经脉病候“热中”由来与演变
出土文献中经脉病候“热中”由来与演变
[摘要]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及相关早期文献分析可知,“中热”可形成“不溲、溺赤”等小便病候。在当时这种观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一个早期医学观念,受其影响,与小便病候关系密切的足厥阴脉早期经脉病候中出现了“热中癃”,这种早期经脉病候在《素问?诊要经终论》《素问?脉解》《灵枢?终始》中依然有所反映。在《内经》中“中热”已然成为具有脏腑意义的概念,《灵枢?经脉》篇经脉病候成书时因经脉脏腑理论明显区别的影响,并未将“中热”纳入到经脉病候中。本研究提示,早期经脉病候的形成有其相当广阔的医学背景,脱离这种背景对经脉病候的研究会产生偏差。
[主题词]肝经;肝经病证;考证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8-0617-03
中图分类号:R 228 文献标识码:A
自上世纪70年代,出土经脉文献的问世促进了学界对经脉病候的认识逐渐全面、深刻。随着研究的深入,面对记载各异的经脉病候,人们不再满足于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而是追问,是什么导致了如此纷繁复杂的变化?经脉病候在历史的传承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变化的动因又是什么?显然,局限于经脉病候的范围进行相关研究已不能回答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将经脉病候放回到产生它的那个医学背景中去,有助于揭示经脉病候的由来与演变。《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以下简称《扁仓传》)是研究早期医学史的重要文献,其中记载了大量临床病案,反映了早期医学的真实情形,可作为经脉病候研究的背景资料。本文将从《扁仓传》相关医学背景出发,以出土经脉文献中足厥阴经脉病候“热中”的由来与演变为例进行论述。
1 早期医学观念中“中热”与胃肠的密切关系
《扁仓传》仓公所诊病案中有4个涉及“中热”。具体情况见表1。
“此病疽也,内发于肠胃之间,后五日当臃肿,后八日呕脓死……所以知其后五日而臃肿,八日呕脓死者,切其脉时,少阳初代。代者经病,病去过人,人则去。络脉主病,当其时,少阳初关一分,故中热而脓未发也,及五分,则至少阳之界,及八日则呕脓死,故上二分而脓发,至界而臃肿,尽泄而死。热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热气已上行,至头而动,故头痛。”(齐侍御史成病案)
据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所谓“中热”的“中”应该就是指“肠胃之间”。同时,笔者也注意到,这种有关“中”的所指的认识在当时的医学背景中已然呈现普遍性的趋势。同是反映西汉早期医学情形的出土文献――张家山汉简《脉书》中也记载了相关认识。
“在胃管,痈,为鬲中”“在肠,左右不化,为塞中。”
很明显,此处的“中”就是指“肠胃”。
2 早期医学观念中“中热”与小便病候的密切关系
2.1 《扁仓传》中“中热”与小便病候的密切关系
再来看看《扁仓传》中其余涉及“中热”的病案。
“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脉时,右口气急,脉无五藏气,右口脉大而数。数者中下热而涌,左为上,右为下,皆无五藏应,故日涌疝。中热,故溺赤也。”(齐郎中令循病案)
“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所以知齐王太后病者,臣意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湿然风气也。脉法曰‘沉之而大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肾切之而相反也,脉大而躁。大者,膀胱气也;躁者,中有热而溺赤。”(齐王太后病案)
“公病中热。论曰‘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为药精悍,公服之不得数溲,亟勿服。色将发臃……夫悍药入中,则邪气僻矣,而宛气愈深……刚药入则动阳,阴病益衰,阳病益著,邪气流行,为重困于俞,忿发为疽。意告之后百余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齐王侍医遂病案)
在这3个医案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几乎一致,均表现为“不溲”。“中热”也显示出其与“溲、溺”病候的密切关联。齐郎中令循医案“中热,故溺赤也”用“故”字表明,“中热”与“溺赤”存在直接因果对应关系。齐王太后病案“躁者,中有热而溺赤”也暗含着这种关系。齐王侍医遂医案中“中热”已成为疾病诊断了,而且“论曰‘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所用“论”字说明,“中热”导致“不溲”的这种病理认识并非仓公自己的分析,而是有其文献依据。
2.2《内经》中“中热”与小便病候的密切关系
“中热”与“溲、溺”病候的密切关联也见于《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灵枢?终始》载:“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中热嗌干”在《素问?脉解》厥阴病候中被表述为“嗌干热中”。此外,《脉书》足厥阴脉是动病候中有“嗌干”,所产病候中有“热中”。可见,“中热”即“热中”。
值得注意的是,《脉书》足厥阴脉所产病候“热中”之后紧接的就是“癃”。考虑到上文所分析的《扁仓传》中“中热”与“不溲”之间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再次剖宫产时对原子宫切口愈合75例临床研究分析.doc
- 再次改良新式剖宫产术478例临床分析.doc
- 再灌注早期渐增灌注压力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实验研究.doc
- 再生物品集中管理优势.doc
- 再结一回婚,让爱花朵重新绽放.doc
- 再续情缘,让生命重生爱重来.doc
- 再见!受伤容颜与心灵.doc
- 再见,曾经飞翔新泽西篮网.doc
- 再见了“哈租族”,这租来幸福怎能长久!.doc
- 再论“针下气”――候气针刺补泻“度”.doc
- 七章货物的保险.pptx
- 三章国际间接投资.pptx
- 人性假设理论.pptx
- 外研高一英语必修三ModuleIntroduction汇总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pptx
- 月相成因优质获奖课件.pptx
-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狐假虎威》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 养羊业概况专题知识讲座.pptx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pptx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pptx
- 必威体育精装版高中精品语文教学: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