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巿场现状与展望.docVIP

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巿场现状与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巿场现状与展望

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 钟晓萍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塑料工业》杂志社,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叙述了国内外聚碳酸酯树脂的生产及技术现状;介绍了聚碳酸酯树脂的应用与消费情况;对聚碳酸酯合金化产品进行了简明的阐述与展望,同时对我国聚碳酸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聚碳酸酯;合金;应用;展望 聚碳酸酯(PC)树脂,由于具有极好的冲击性能,同时具有好的耐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且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由于PC优越的综合性能,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近几年来,随着聚碳酸酯在光学介质如CD和DVD方面应用的大幅度增加,带动了全球聚碳酸酯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据统计,全球聚碳酸酯需求量 2000年为193.5万,2003年达到230万左右。今后几年内,全球聚碳酸酯需求量将以5%~8%的速率增长。全球聚碳酸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这三大产地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能力的90%。目前世界聚碳酸酯工业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生产更趋集中和垄断,德国拜耳公司、美国GE化学公司、道化学公司及日本帝人公司四大公司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左右,通用电气、拜耳、陶氏化学和日本帝人,其装置能力分别占2000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5%、31%、9%和9%。这几大公司控制着世界聚碳酸酯的生产技术,主宰着世界聚碳酸酯市场。二是亚洲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亚洲经济逐步恢复,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工程塑料的需求越来越强劲,世界著名聚碳酸酯生产商纷纷来亚洲投资建厂。除日本帝人外,亚洲企业生产能力均在6.2万以下。光盘仍是聚碳酸酯消费的主要领域之一,拜耳公司预计2005年用于光学介质的PC消费量将达到77万。日本帝人集团与新加坡合资的19万/a的生产装置,产品50%将用于光学介质。 聚碳酸酯工业化合成主要是界面光气化路线,以双酚A为原料,使用光气、氢氧化钠和二氯甲烷为原料及反应助剂,此法工艺成熟,产品质量较高,易于规模化和连续化生产,经济性好长期占据着聚碳酸酯生产的主导地位。但由于该法使用的原料光气剧毒,近年来各大公司纷纷研究非光气法生产路线。1993年非光气法工艺研究成功,并由GE塑料日本公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主要以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为原料,该工艺是一种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工艺,已成为今后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发展方向,预计未来在聚碳酸酯生产中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 国内聚碳酸酯的生产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电子/电气工业、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另外城市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基础项目的建设将对新型建筑材料有较大的需求为全球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聚碳酸酯的需求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2005年我国聚碳酸酯的需求量将达到45万左右。聚碳酸酯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消费17、玻璃板材10、光盘4、饮水桶3、照明、玩具以及工业零部件等约2。000年我国聚碳酸酯消费量为10万,2001年21万,2002年34.3万, 2003年表观消费量达到44.6万。由于国内年产量不足千吨,几乎全部进口。2001年我国进口聚碳酸酯26.6万,2002年进口41.5万,2003年进口量高达53.5万聚碳酸酯进口量已达59万聚碳酸酯年均需求增速仍将保持在10%左右,其2005~2008年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30.4万t、145.5万t、159.7万t和175.5万t。其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预计2005、2006两年国内PC需求量将分别达到67万t和80万t左右。 与国外公司相比,不仅规模极小,而且技术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国原有10余家聚碳酸酯生产企业,目前,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上海申化工厂,重庆长风化工厂和常州有机化工厂,总生产能力为5 600/a,但产量不足1 000,且大部分自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厚的利润吸引了世界化工巨头纷纷前来我国投资建厂,国内也有多家公司随着技术的突破也在扩产或兴建新装置,我国聚碳酸酯生产投资进入了高峰期。包括20万/a聚碳酸酯及配套的20万/a双酚A项目,将于2005年建成;辽宁省发改委正式下达了对中国蓝星沈阳石化有限公司28万/a聚碳酸酯项目的立项批复文件,这标志着沈阳市最大的化工项目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项目一期总投资约33亿元铜陵金泰化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全非光聚碳酸酯项目建设即将启动,该项目完全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工程产业化政策,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将完成生产装置的建设及调试工作四川省绵阳总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的5万/a聚碳酸酯项目已经正式动工建设,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底投产,年产聚碳酸酯1万中国精细化工(常州)开发园区将建设年产5的特种聚碳酸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