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第二课亲子沟通.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第二课亲子沟通

「親職學習多面體」課程 教育署家長教育推行小組 故事與短片的關係及啟發 父母與子女均沒有了解對方的感受。雙方只把在外所受的怨氣帶回家,各自訴說自己的不快,只希望得到家人的安慰,卻忽略別人的感受。 要保持溝通,雙方都要多表達自己的看法和了解對方的感受。 聆聽的冰山 聆聽的冰山 聆聽的冰山 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 我的訊息 甚麼是「我的訊息」? 「我的訊息」是一種表達技巧。父母用「我」字開首,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不帶責備或判斷成分,旨在反映父母對子女行為的感受。 我的訊息 為何使用「我的訊息」? 讓子女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別人,甚至令別人產生困擾。同時,給予空間讓子女想想如何補救,將責任留給子女承擔。 子女減低防衞,容易接納父母的意見,使雙方均有下台階,有助解決問題。 我的訊息 為何使用「我的訊息」? 父母的感覺是沒有對錯的,所以父母表達個人感受,可以減低子女反駁的機會;相反,若批評子女的行為和作出教訓,子女便有千百個理由反駁父母。 父母表達自己感受時,也會清楚自己的情緒,這有助冷靜面對當前處境。 我的訊息 如何運用「我的訊息」來表達感受? 表達者以「我……」為開首,並把自己當時的感受表達出來。 避免使用會令子女感到被指責的情感字眼,如憤怒和激心等,因為這些字眼或會令子女產生抗拒。 我的訊息 如何運用「我的訊息」來表達感受? 我的訊息 如何令「我的訊息」更有效? 控制情緒:父母若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能更有效地運用「我的訊息」,因為和諧的氣氛,可令事情有回旋的餘地。 我的訊息 如何令「我的訊息」更有效? 坦誠分享:若父母平常只是教誨子女,甚少表達自己的感受,那麼,最初採用坦誠分享的表達方式會感到不自然。然而,只要多練習,明白坦誠的態度有助發展親密關係,便會逐漸習慣與子女自然地分享感受。 我的訊息 引導子女多分享 1. 父母除了運用「積極聆聽」和「我的訊息」等方法,與青少年子女用「心」溝通外,亦可以專注、真誠和鼓勵的態度,以引導的方式來鼓勵子女分享。 引導子女多分享 2. 當子女主動分享自己的事情時,父母便要把握機會表示專注和在意子女的說話。 3. 父母可以嘗試使用「開放式問題」來鼓勵溝通和引導子女表達 。 使用「開放式及選擇式問題」 「指令式語句」的例子: 「你現在要放下電子遊戲機,立刻入房間溫習!」 「你穿起這件外衣,跟我一起上茶樓吧!」 使用「開放式及選擇式問題」 「指令式語句」會令子女感到沒有選擇權和參與權。 怎樣才可以讓子女有更多選擇權和發揮機會,以達到保持溝通的目的? 使用「開放式及選擇式問題」 採用「開放式問題 」: 「今天,你會如何安排溫習時間?」 「你會送甚麼生日禮物給祖母?」 「你喜歡怎樣打扮,以參加表姐的婚禮?」 使用「開放式及選擇式問題」 為何使用「開放式問題」? 減低子女抗拒感 有助子女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 讓父母更了解子女 使用「開放式及選擇式問題」 「開放式問題」的應用: 讓子女承擔責任 引導子女思考可行的方法 配合其他管教技巧的運用 表裡一致的溝通 如何令「積極聆聽」更有效? 開放真誠的態度 提問求證子女感受 避免父母的主觀意見 了解問題才可設身處地 31 女兒一邊做功課一邊說:「唉!老師為何給我們這麼艱深的數學題!」 發脾氣,埋怨老師 覺得力有不逮、 十分苦惱 「老師給你們的題目很深奧,你覺得難以應付吧!」 用心聆聽 處境 表面訊息 子女的感受 父母回應子女 的感受 32 兒子在店舖窗櫥外注視著新出版的漫畫,但拍一拍錢包後,便說:「我才不希罕!這本漫畫一定不好看!」 漫畫不好看,買不買也沒有所謂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掩飾無奈的感覺 「沒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的確感到很無奈。」 用心聆聽 處境 表面訊息 子女的感受 父母回應子女 的感受 33 「我」覺得 34 短片「我覺得」 35 父母回應子女不恰當行為時,若以「你」(即子女)為主體,語氣較易包含指責、批評甚至威脅的意思,例如:「你為何這樣倔強?!你令我很氣憤!」 避免以「你」為主體的語句 36 子女聽到這些回應後,往往會感到反感,因而築起一堵牆來防衛,甚至感到被指責而作出反擊,屆時便有理說不清。 避免以「你」為主體的語句 37 互相指責會令關係惡化,場面愈弄愈僵,對事情沒有幫助,亦不能讓子女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別人。 38 39 40 41 42 多用不含指責的情感字詞,如害怕、擔心、迷惘和焦急等,處處表現對子女的關心和憂慮。 43 44 ?處境一:母親見到兒子正在玩電子遊戲機,便說:「快些做功課吧!」兒子對母親說:「我已經做完功課,所以現在玩遊戲機。」母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