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吸收能力视角下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OC

知识吸收能力视角下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吸收能力视角下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379家电子信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②协同创新网络特征的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同质性、网络强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③知识吸收能力在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 协同创新网络;知识吸收能力;创新绩效;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的复杂性、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技术的融合性加剧,单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日益受到挑战。由此,网络条件下的合作创新开始趋于普遍化,企业开始通过契约关系、合作网络、社会关系与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联结交互形成协同创新网络[1]。为了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外部特有的资源,企业必须在保证自身资源开放性的同时不断地吸收企业外部的知识。因此,知识吸收能力成为促进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内外已有一些文献对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作了相应研究。然而,已有研究多是侧重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与其创新能力之间的直接影响,而不同的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如何,知识吸收能力在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其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机理(中介或调节效应)如何,现有文献尚缺少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验证。而这些是目前亟需探索的问题。 由此,基于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将深入剖析知识吸收能力在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其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机理。具体而言,主要探究以下问题:第一,协同创新网络的多维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是否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第二,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是否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第三,知识吸收能力在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应?在理论上,本研究尝试将知识吸收能力纳入到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研究中,探究其对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这将突破以往的直接关系研究,将研究的层次推向深入。在实践上,本研究基于长三角12个电子信息行业大规模的企业调研数据,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创新动力不足问题,从外部视角、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和知识吸收能力层面探索其解决方案,其研究结论对于提高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其创新绩效以及引导区域创新政策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回顾 1. 吸收能力的理论回顾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知识吸收能力的理论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战略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以及创新理论领域中都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吸收能力的研究文献[2],这些文献主要集中于知识吸收能力对组织学习、知识共享、创新能力的构建以及企业绩效方面的影响[3]。“吸收能力”的概念是由Cohen和Levinthal在分析企业研发作用时首次提出的,他指出吸收能力概念的核心是对外部新知识价值识别的能力、消化知识的能力以及将新知识应用到商业终端的能力[4],这种划分为后续学者对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展新的框架。Mowery和Oxley 提出,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获取从外部转移过来的隐性知识并吸收、转化这些技术中的隐性知识使之应用到企业中的能力[5]。与前面学者提出的概念相比,该研究提出了知识吸收能力的新维度划分,增加了知识获取和知识转化的过程,既是已有研究的补充,也为后续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Zahra和George则整合了Cohen和Levinthal、Mowery和Oxley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更加完整的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这个概念也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即吸收能力是指组织的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体现为企业对知识的获取、内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6]。由此可见,知识吸收能力是一种不断地获取、内化、吸收和利用知识的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其他企业以及内外部环境中的知识来源的探索性学习 [7]。 2. 协同创新网络特征理论回顾及维度划分 协同(Synergy)的概念是1965年由Ansoff首次提出的,他指出协同是指把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用某种机制或者约束使其形成一个临时的总体,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共享和协调运作,从而达到组织的目标[8]。而传统上将协同效应定义为“l+l2”是不贴切的,因为协同强调的是系统通过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结构性效应,并非单个职能的效应。因此,有些学者提出了协同是通过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资源共享以实现2+25的协同效益过程[9]。Ansoff还指出,在企业管理中,协同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加,而且可以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8]。综上所述,协同概念从其外部的特征来看主要包括互动、合作、整合等一系列的过程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