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分类讲解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分类讲解笔记

中国文学 何谓文学 文学的发生 中国文学的分期 1、劳动过程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2、征服自然愿望 《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3、反映上古婚姻制度 《周易》中《屯·六二》: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4、与战争相关 《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5、愉快的劳动生活 《周易》中《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6、思恋之歌 《吕氏春秋·音初篇》中《候人歌》:候人兮猗。 上古歌谣主要特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另外,上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直接相关。 中国文学分期 古代文学(上古—1840) 近代文学(1840—1919) 现代文学(1919—1949) 当代文学(1949—) 中国文学分期(古代) 上 古 时 期:神话传说 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唐 代 时 期:诗 宋 代 时 期:词 元 代 时 期:曲 明 清 时 期:小说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盘古开天 大禹治水 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 刑天舞干戚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保存 一、神话的概念 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二、神话的保存 文献资料 《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列子》《穆天子传》 出土资料 简帛、壁画、器物 三、神话产生的原因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 。 第二节 上古神话的分类 一、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 二、始祖神话:“女娲补天” 三、洪水神话:“鲧禹治水 ” 四、战争神话 “黄帝擒蚩尤”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 五、英雄神话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刑天舞干戚” “后羿射日”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内在意蕴 一、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以已观物、以已感物 没有脱离具体的物象 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二、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深重的忧患意识 厚生爱民思想 强烈的抗争精神。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一、上古神话散失和演化的原因 神话的历史化 文字繁难,记录不便 缺少神代诗人 孔子的影响--“子不语怪力乱神”? 二、神话传说的历史化 历史化是指人们总是把充满了浪漫的幻想成分的神话故事落实到具体、现实的历史进程中去,而剔除其中的虚幻内容。 1、历史化事例一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抑非人耶?以至于三百年乎?”……孔子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2、历史化事例二 子贡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 3、历史化事例三 鲁哀公问孔子:“吾闻夔一足,信乎?”孔子说:“夔,一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三、神话传说的文学化 1、文学化事例一 《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2、文学化事例二 《山海经·中山经》: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荛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丝,服之媚于人。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三、神话传说的宗教化 1、宗教化事例一——西王母 《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庄子·大宗师》:“夫道,……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汉武内传》:“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帝,美容貌,神仙人也。” 2、宗教化事例二——嫦娥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宫,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东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