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第二章、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ppt

中国新闻史第二章、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新闻史第二章、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

第二章、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一) 第一节、近代报业的开始 背景:中国和西方开始接触。西方要了解中国,中国也要了解西方。 西方人认为,他们所传播的价值顽固不化的中国人必须服从,如果必要,就使用武力加以征服。以实现上帝和自由贸易的伟大设想。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背景:西方布道和了解中国情况。 2、米怜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中国刻工梁发是其助手。后来入教,是最早中国籍传教士。 3、每月出版一期,每期5页。每面8行。起初每月500册,后来最早发行量达到2000册。 4、内容(1)基督教(2)社会新闻(记载了一些东方巫术等现象)和(3)时事评论(法国大革命等) 5、样式,本土化、中国线状书本样式。 5、1821年停刊。因为米怜病重。 二、澳门《蜜蜂华报》 1、《蜜蜂华报》(1822年~1823年)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刊,是外国人在中国领土上创办的第一份外报,同时也是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 。 2、创办:1822年8月19日,葡萄牙立宪派的土生葡人领袖巴波沙被选举为澳门议事会主席,并驱逐葡萄牙保守派大法官亚利鸦架与澳门总督欧布基出境。巴波沙与医生阿美达(Jose da Almeida Carvalho e Silva)著手创办《蜜蜂华报》,以狂螫当时辖区内的葡萄牙保守派。 3、关于中国的报道 官员任免、各地情况、火灾等等。   从一封日期为5月份(1823年)的来自北京信件中我们得知,原来那位迫害基督徒的嘉庆皇帝死了,道光皇帝即位后,对传教士实行了宽容政策。如今,葡萄牙传教士在那里受到了较好的待遇。(注7) 我们收到了直至5月份(1823年)的北京的消息和到这个月为止的广州的消息。 两广总督去广西视察了部队,并于本月31日回到广州。 北京2月份发生了一场火灾,离皇宫很近。除了广场的警卫外,禁卫军全部出动救火。禁卫军首领受到嘉奖,而该区的官员被免职。在中国,地方官员总要对本地区发生的灾难负责。 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背景:更多的传教士希望通过此窗口西方文明。目的是打破中国人对西方的误解。那时政府规定外国人不能学汉语,中国人也不能学外语。 传教士来华代表: 丁韪良。最早属于宁波长老派传教团,但很快不愿忍受正统福音派传教方法。丁开始摆脱长老派,自己做教育家,启蒙中国人。1869年他去任教同文馆。1869年他结束休假到中国同文馆担任教习时,特地带了两部电报机,并且事先在费城学习了使用方法,演示给中国人看,但是中国人并没有太大反应,有人还说:“中华四千年无电报,仍是伟大天朝。”后来这些电报被当作废物送进了展览馆。 李提摩太:传教士要在中国生存,必须适应中国,他效法利玛窦,穿上儒生长袍,剃了头,戴上假发辫。 1886年11月,移居北京,受曾纪泽之托,曾为曾氏子侄教授英文。1890年7月,应李鸿章之聘,在天津临时任《时报》主笔。次年10月,到上海接替韦廉臣为同文书会(广学会)的督办(后改称总干事)。他与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荃、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有过接触,张之洞曾拨款1000两资助广学会,梁启超担任过他的中文秘书。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期间,他积极活动于上层人士之间,多次建议将中国置于英国“保护”之下,聘请外国人参加政府,企图影响中国政局的发展,结果都未如愿。他主张“更多地控制主要的大学、主要的报纸、主要的杂志和一般的新读物。通过控制这些东西和控制中国的宗教领袖,我们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头和背脊骨”。他主持广学会达二十五年之久,出版《万国公报》等十几种报刊,四十年间,出版2000多种书籍和小册子,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 ?? 林乐知: 林乐知于1836年出身在美国佐治亚州,年幼时就失去双亲,由姨父母抚养成人。少年时代就信仰基督教,参加基督教美国南方监理会。1858年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860年6月受基督教美国监理会的派遣,携家眷前来上海传教。1859年12月,23岁的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同夫人及他们还不到5个月的女儿踏上了驶往中国的航船,经过210天的艰苦航行于1860年6月来到了上海,开始了他在中国长达40多年的生涯。   林乐知到中国后,起了个中国名字叫林约翰,后取中国名言“一物不知,儒者知耻”之意,更名林乐知,字荣章,有时常自称“美国进士”,显示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1864年林乐知经人介绍,担任上海广方言馆教习1年。1867年重回广方言馆任西学教习,并兼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前后共16年,由于工作努力,曾被清政府授予五品顶带官衔。 1868年林乐知在担任《上海新报》编辑期间,创办了中文教会期刊《教会新报》。1874年9月,他将该期刊从第301期开始改名为《万国公报》(周刊)。1883年后因其忙于中西书院事务,无法兼顾而停刊。   18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