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第二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 取得的初步成果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代背景 在初步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若干重要原则 时代背景: 1.50年代中期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 “一边倒”政策的反思 2.国际形势的变化 3.国内形势的影响 若干重要原则: 认识到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但是还未完全建成社会主义。 认识到我国的阶级关系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执政党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了一系列较系统的理论认识。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独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27日通过) 八大制定的工作方针 经济建设: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政治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 主义法制 执政党建设: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 对中国经济体制探索的重要成果: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第二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发生的历史背景: 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这实际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 1957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第一次提出“大跃进”口号,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再次提出,“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生: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提出“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9月初,《人民日报》公布了这一决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阐述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随后,在全国广播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攻击北京大学党委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大字报,对于鼓动许多城市的大学生“踢开党委闹革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66年8月1日至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并在全会上印发《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再发动。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温都尔汗附近坠机身亡。发生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 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国内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