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_【PPT课件】.ppt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_【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_【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药物。 二、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三、代表著作 《神农本草经》 1、作者:托名 神农 2、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3、载药总数:365味(分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 1、作者:陶弘景 2、成书年代:梁代 3、载药总数:730 味 4、成就:全面总结魏晋以来的药学成就;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首创诸病通用药。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1、 作者:李勣 、苏敬等23人 2、成书年代:唐显庆4年 3、载药总数:844种 4、成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图文并茂;流传甚广,影响中外。 《证类本草》 1、作者:唐慎微 2、成书年代:宋代 3、载药总数:1558种 4、成就:集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是一部完整流传的最早的综合性本草。 第二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的目的 1.纯净药材 2.便于贮藏和制剂 3.矫味矫臭 4.增强药物的作用 5.减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6.改变药物的性能 7.引药入经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一. 含义: 药物在防治疾病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和功能。 二. 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性能 归经 毒性 第一节 四气 一. 含义: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此外还有一类平性。 二. 内容:寒、热、温、凉、平 寒凉:凉次于寒,大寒胜于寒,微寒次于寒(相当于凉) 温热:温次于热,大热胜于热,微温次于温(大温相当于热) 平性:介于微温与微寒之间 三、确定: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疗效总结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的。 四、作用: 温热药作用:减轻或消除寒证。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通经络,回阳救逆。 寒凉药作用:减轻或消除热证。清热解毒,泻火凉血。 五、药性与治则的关系 寒者热之,疗寒以热药。 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 第二节 五味 一. 内容 :辛、甘、酸、苦、咸 (涩为酸之变味,淡附于甘) 二. 来源: (1)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 (2)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三.作用 辛:能散、能行 发散——表证 行气——气滞证 行血(活血)——血瘀证 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化湿药,开窍药, 祛风湿药多具辛味。 甘:能补、能缓、能和 补虚——虚证 缓急止痛——挛急疼痛 调和药性 调和中焦 酸(涩):能收、能涩 收敛固涩——滑脱证 酸与涩的关系:涩附于酸,一般将滋味酸的收涩 药标为酸味,滋味不酸者,多标以涩味。酸味药能 生津止渴,酸甘化阴,涩味药则均无此特点。 苦:能泄、能燥、能坚 泄: 降泄——气逆证 通泄(泻下通便)——便秘 清泄(与寒性结合,清热泻火)——火热证 燥: 燥湿——湿证 苦温燥湿——寒湿证 苦寒燥湿——湿热证 坚:坚阴(泻火存阴)——肾阴亏虚、相火亢盛证 指苦寒药通过清热作用,消除热邪,有利于阴液的保存。 咸:能下、能软 泻下通便——便秘 软坚散结——癥瘕、痰核、瘿瘤、瘰疬等 淡:能渗、能利 渗湿、利水——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 脚气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含义: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 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 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 沉:向内收敛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