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拒请及申入——近代中国及万国电报公会.doc

拒请及申入——近代中国及万国电报公会.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拒请及申入——近代中国及万国电报公会

夏维奇:拒请与申入——近代中国与万国电报公会 作者:夏维奇 文章来源:《复旦学报》2012年第6期 更新时间:2013年06月29日 1844年5月,电报作为通信工具正式宣告诞生。①嗣后迅速在欧美各国推展开来,并越出国境,完成与邻国的链接。于是,协调各国间的递信、收费等事便成为共同的关注,创设国际电报组织从而被提上议事日程。1865年3月,在法国倡议下,欧洲各国在巴黎聚会,商讨国家间接递电报的相关事情。5月17日签署公约,万国电报公会由此建立,成为协调国际间电报事务的最重要组织。至1921年中国加入前,该组织共召开了10次大会。② ? ??? 中国最早接触万国电报公会,是在清政府试创电报时期,然至中华民国成立近十年后,始成为该组织的会员国。其间的曲折历程,以一个案领域透视出近代中国步入“世界”之维艰,并提示出“过渡时代”中国社会的众多面相。③鉴于学界对此无专文论涉,笔者拟作一初步探讨。 ? ??? 一、拒却:中国之于万国电报公会早期敦请的应对 ? ??? 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等开始在中国沿海省区试办电报。1874年5月,沈葆桢为加强台湾海防而奏设闽台线,后因闽省与承办商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发生纠纷,仅保留下一条长约30里的马尾线。④1877年6月,李鸿章在天津建成督署至机器局的长16里的电报线。⑤同年10月,丁日昌建成台湾府分达安平、旗后两线,计95里。⑥1879年6月,李鸿章又建成天津至大沽线,长120里。⑦清朝疆臣的上述作为,揭开了近代中国引入电报的序幕。 ? ??? 就在此间,万国电报公会开始与中国接触。1878年6月,该组织原定在伦敦召开大会,后拟推至翌年6月2日举行,临近会期又有变更。6月3日,英使威妥玛致函中国总署,告以各国聚会商讨电报价值章程,现延于当月10日在伦敦举行。⑧这是中国第一次接触万国电报公会,时清廷上下几不知该组织为何物。故总署与总税务司赫德就商后,认为“并无应议之处”,⑨遂复函威妥玛,称已知伦敦会议各章,⑩便无下文。清政府初次接触万国电报公会仅此而已,未有实质性内容。 ?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万国电报公会的这次大会,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因海外关系,获得稍多认知。1878年2月23日,郭受命兼任驻法公使。是年4月26日,日本驻英公使上野景范得知郭将去巴黎,“过谈,并约同赴万国公法会及电报会”。郭遂向上野“询知电报会在伦敦都城,以西历六月”,并了解到该组织的大略情形,初步知晓其基本性质(“由国家主持”,即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功能(“商定各国互相交涉之电报”)、运作规则(“先须画诺入会”)等问题。(11)但郭虽得约请,亦知可“派员往视”,最终却未行动。此不应是郭的本愿,而当是其虑及斯时中国电报之设尚未全面展开、官民多有抵制情绪的结果。(12) ? ??? 1880年9月16日,李鸿章奏设天津至上海电报大干线,(13)获准。(14)由此掀起晚清大规模建设电报活动。至19世纪90年代初,中国报线“东北则达吉林、黑龙江俄界,西北则达甘肃、新疆,东南则达闽、粤、台湾,西南则达广西、云南,遍布二十二行省,并及朝鲜外藩”,已形成规模初具的电报网,并在上海等地与国际电报网实现多方位链接,功用日显,“殊方万里,呼吸可通,洵称便捷”。(15)中国通信近代化取得一定成就。 ? ??? 随着中国报线的日益拓展,列强敦请清政府加入万国电报公会的行为逐渐频繁,其中尤以英国在伦敦会后的促请最力。1883年5月31日,英外务部照会驻英公使曾纪泽,邀请中国入会。为此,英邮部特咨送曾纪泽伦敦大会所订《各国电线通行章程》,以告公会之有关规则。(16)此后,英外务部又有三次照请,分别发于1884年5月6日、(17)1885年4月14日、1885年8月15日。(18) ? ??? 在第一次照会中,英指出现中国报线已渐展设,电报或拍至盟邦,或从盟邦经过,则当按国际电线条约办理相关事宜。盖条约为各国所共遵之准则,“中国事同一律”,故不应置身约外。(19)第二次照称,宁汉线已设至芜湖,并将向内地进一步延伸,中国“实宜一律遵守各国电线和约”。(20)第三次照会更明确指陈,广东北海线已竣,可见中国电线渐推渐广。万国电报公会柏林会期在即,甚望中国早定意见,成为电线盟邦。待柏林会议之时,派员莅会同议。(21) ? ??? 可见,英再三邀请清政府入会,要因当是斯时中国电报逐步发展起来,并在上海等地与国际电线连接,从而希冀中国加入该组织,以协调电报管理,而利西人在华活动。此背后尚有来自英大东电报公司的怂恿。上海电报局洋参赞博来称,英外务部突促中国入会,是大东暗请所致,“实为大东利权起见”,当不是无根之谈。此间大东所设港沪海线通至吴淞,并就线端上岸问题与清政府频繁交涉。故该公司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