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理学第7章 能量代谢及体温.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第7章 能量代谢及体温

⑵传导散热: 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量取决于 水的导热性好,因此临床上常利用冷水袋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易出汗。 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 与皮肤接触面积的大小 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 ⑶对流散热: 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流散热量主要取决于 衣服覆盖于体表,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温御寒。 若在较密闭的高温环境中(如船舱内)或闷热气候,因空气对流差,易发生中暑。 气温 风速 ⑷蒸发散热:(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 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热方式。 每1.0g水蒸发可带走热量2.44KJ。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 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皮肤约占2/3,肺占1/3)。 ∴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   ②发汗:又称可感蒸发。 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衣着又多时,气温达25℃便可发汗;机体活动时,由于产热量↑,虽然环境温度低于20℃亦可发汗。 炎热的气候,短时间内发汗量可达1.5L/h。   ∵发汗散热是通过汗液蒸发吸收体表热量实现的,∴若将汗液擦掉则不能起到蒸发散热的效果;汗腺缺乏(如烧伤病人)或汗腺分泌障碍者,在热环境中就可导致体温升高危及生命。 汗液: 水分:>99% ∵汗液流经汗腺排出管的起始部时,有一部分NaCl可被重吸收,从而使最终排出的汗液成为低渗。 ∴机体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要补充大量的水份和适量的NaCl。 固体:<1% 大部分为NaCl 其余为KCl、尿素、乳酸等 无葡萄糖和蛋白质 温热性发汗 精神性发汗 汗腺 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手掌、足跖除外) 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位汗腺 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纤维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刺激 温热刺激 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 意义 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 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有关。 3.散热的调节: ⑴皮肤循环的调节:机体通过交感N调控着皮肤血管的口径,以改变其血流量,改变皮肤温度,从而影响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量。 ⑵发汗的调节:发汗是反射性调节。∵支配汗腺的神经纤维的不同,∴发汗分为: 三、体温调节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通过许多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达到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而实现的。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⑴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 ⑵类型: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皮温≈30℃时→冷觉感受器+→冷觉 皮温≈35℃时→温觉感受器+→温觉 ⑶作用: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除产生温觉之外,还能引起体温调节反应。  2.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⑴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⑵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分布较多的热敏神经元和少量冷敏神经元。通过对PO/AH加温或冷却(局部脑温变动0.1℃)的研究发现: 加温PO/AH → PO/AH的热敏N元+ →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冷却PO/AH → PO/AH的冷敏N元+ →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说明:PO/AH中的某些温敏N元能感受局部脑温的变化。 (二)体温调节中枢   虽然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整个CNS中都存在调节体温的中枢结构。 但从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证明,只要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的完整,动物仍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说明: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除前述对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加温或冷却的研究说明:PO/AH中的某些温敏N元能感受局部脑温的变化外;进一步研究还证明:PO/AH还能对中脑、延髓、脊髓、皮肤等处传入的温度信息发生反应,以及能直接对致热物质、5-HT、NE等物质发生反应,说明:PO/AH具有体温调节整合中枢的地位。 (三)体温调节机制   籍于前述,体温自动调节的机制提出了“调定点”学说:即体温调节类似恒温器的调节;PO/AH中的温敏N元可能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