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精品课件细菌的感染和免疫(37p)
*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一、重点掌握细菌的致病性。 二、掌握感染、医院感染、毒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概念,并熟悉细菌 感染的类型。 三、了解机体的抗菌免疫。 四、熟悉医院感染监测的微生物学检验和控制 学习目的及要求 细菌致病性的概念 细菌的致病性: 是指细菌侵入机体、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的性能。这类细菌称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或致病菌(pathogen); 不同的致病菌致病的对象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不同的致病菌对宿主引起不同的疾病;例如伤寒杆菌能引起伤寒,痢疾杆菌能引起痢疾,这是由细菌种的特性所决定的。 不同的致病菌其致病的能力大小也不同。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是指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这在不同菌种 之间以及同种不同菌株之间可有所差异。 细菌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或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的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的最少细菌数或细菌毒素量。 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细菌的毒力、数量、侵入门户以及机体的免疫力、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毒 力 侵袭力 毒 素 细菌的表面 结 构 侵袭性物质 粘附素 adhesion 金葡--血浆凝固酶 链—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链道酶 内毒素 细菌毒力的构成: 外毒素 阳性菌 脂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 菌毛 荚膜 与糖萼 微荚膜、A蛋白、M蛋白等 侵袭性大肠 – 侵袭素 福氏志贺菌—侵袭蛋白 细菌的侵袭力(invasion):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 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构成侵袭力的物质: 1.菌体表面结构 包括菌毛和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 微荚膜。革兰阴性菌的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 2.侵袭性物质 某些致病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胞外酶,它们可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这些酶称为侵袭性酶。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一)细菌的侵袭力 产生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白喉杆菌、金葡、溶血链球菌);部分革兰阴性菌(痢疾志贺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产毒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化学成分:蛋白质 不耐热 抗原性 : 抗原性强,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外毒素 (exotoxin) (二) 毒 素 (toxin) 毒性极强 极少量即可使易感动物死亡,如1mg肉毒毒素能杀死一亿只小白鼠,比KCN毒性强一万倍,是目前所知的毒之最。破伤风痉挛毒素1mg可杀死2000万只小白鼠,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μg。 对组织细胞有选择性,可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结 构: 有两个亚单位组成 分 类:细胞毒素,神经毒素,肠毒素。 A亚单位 无毒,为与易感细胞结合的部分 B亚单位 毒性部分,为毒性中心 内毒素(endotoxin) 产生细菌:革兰阴性细菌 存在部位:细胞壁的外层 化学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组 成: O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类脂A对理化因素稳定, 耐热,60℃数小时不能破坏;160℃作用2~4 h或用 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可破坏 抗原性: 弱,不能制成类毒素。 致病作用大致相似: 1)发热反应:其机制是细菌被吞噬细胞吞人后,吞噬细胞释放出内源性热原质(IL-1,6,TNF),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2)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能使大量白细胞粘附于微血管壁,引起循环血液中白细胞减少,不久白细胞增多,12-24小时达高峰,这是脂多糖诱生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刺激骨髓,使骨髓中大量白细胞入血所致。 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 素入血,即导致内毒素血症。 致病机制:内毒素作用于血小板、白细胞、补体旁路活化途径、激肽系统等,形成和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使小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紊乱而造成微循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必威体育精装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
- 汽车构造拆装实习报告.pdf VIP
- 《分香蕉》优质课课件(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 VIP
- 天然气蒸汽锅炉安全操作规程.docx
- 防防呆法防错法IE七大手法演示文稿.ppt VIP
-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小动物住新房》.ppt VIP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测试题300道(单选、多选、判断、填空).docx VIP
- 劳动项目七 洗碗筷(课件)二年级下册劳动人教版.ppt
- 医院综合病房楼空调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doc
-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运算专项训练(20题)-重要笔记七年级数学下学期重要考点练习(人教版)(含答案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