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第3章电子教案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治理第3章电子教案PPT课件

第三章 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和历史演变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社区治理的策略及其依据,了解中国城乡基层社区治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学会运用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模式来分析中国城市和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思考相关的对策思路,为学习后面的社区治理新内容做好准备。 一、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 二、中国城市基层管理的历史沿革 三、中国农村社区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 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策略 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有四点: ⑴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调节,同时囿于传统技术的低下,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的。 ⑵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由社区有身份的人来主持,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在中国古代乡土社会,乡土精英的身份是通过考取功名来获得士绅身份。 ⑶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努力来形成和维系的。家族通常会通过家族公田;家族祠堂;亲属信任等制度来保障家族成员的基本生活。 ⑷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族伦理的规范和宗法势力的左右。 当代传统社会(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社区治理的特征也有四点: 经济活动卷进现代化的生产交换体系但很多地方仍保留传统耕作技术和工具。 政治活动经历现代民主和传统家族势力长期较量。 家族组织为主但有了正式社区自治组织。 居民开始有参与意识但仍借助传统规范。 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为例)社区治理的策略 城市社区(P88—89):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组织群众,建立积极分子网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社区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方式,实现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中群众动员和参与的主要形式是群众运动;政治性积极分子网络;组织群众互助服务;生产自救。 乡村社区(P89—90):村民以社员的身份被组织到集体化的农业劳动当中,参与到各种政治运动当中,家族势力受到削弱,农村实行社员制的集体公益和公共福利模式。 计划经济时期,在乡村社区,已经基本上从体制上消除了过去的士绅统治,但家族势力在农村仍是基础。 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乡村社区自治策略(P89): 开展集体化的农业生产劳动; 通过人民公社体制把行政体制直接延伸到原来实行乡村士绅自治的领域; 村民以社员的身份参与生产劳动和村里事务; 公益事业和公共福利获得提升。 二、中国城市基层管理的历史沿革 城市街道居委会体制的确立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将城市的基层政权设立在市辖区一级。 根据1954年通过《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10万人以上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应设立街道办;10万人以下5万人以上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 20世纪50年代,街居体制即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法律还明确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 195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 在街道办事处成立的初期,其主要工作对象是“单位体制”外的社会闲散人员和家庭妇女。 《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主要包括:办理基层政府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建设;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指导关系实际成为领导关系。 街居制及其功能的发展演变(P93—96): 人民公社的冲击;“文革”改组为革命委员会。 改革开放以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在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管理方式;社会职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城市基层社区的形成和发育(P97—100): 80年代中后期“单位人”逐步向社会、社区回归。 1986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 2000年11月,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三、中国农村社区管理的历史沿革 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1958年之前实行的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 1958—1983年实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 1984年后实行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新体制。 乡(行政村)管理体制的建立: 土地改革后国家在区、县之下设立乡或者行政村作为我国农村基层管理组织,设人民政府。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承担了村级政权的各项职能。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