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起源及发展
第一章 艺术起源与发展 宋长江 135 2633 2650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 关于艺术起源的观点很多,主要有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摹仿说”,德国作家席勒和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的“游戏说”,德国考古学家雷拉克提出的“宗教魔法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奈勒、弗雷泽和美国心理分析学家弗罗姆提出的“巫术说”,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依德提出的“心灵表现说”,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提出的“劳动说”等。 一、模仿说 二、游戏说 三、巫术说 四、表现说 五、劳动说 一、模仿说 远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模仿”。 他说:“在许多重要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人的摹仿行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模仿大自然上;另一是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摹仿,表现于对祖先行为的承传、类行为的摹仿、小孩对成人及其他人行为的摹仿 。 迄今为止,世界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艺术作品要算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的壁画了,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母鹿等,这些洞与形象被描绘得非常逼真、生动,有正在跑的,有已经受了伤的,也有被追赶而陷于绝境的,显然都是对现实生活中动物各种神情姿态的模仿和记录。 摹仿说”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其中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进步的和合理的内容。 但是,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在生产力如此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去绘制野牛、野猪,决不是单纯地为模仿而模仿。 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二、游戏说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康德的《三大批判》之《判断力批判》在论及艺术的本质的时候,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自由的,它具有游戏的特色,所以,“促进自由艺术最好的途径就是把它从一切的强制中解放出来,并且把它从劳动转化为单纯的游戏。” 继康德之后,席勒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游戏说”,成为“游戏说”的代表和核心人物。 席勒在他著名的《美育书简》中指出,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 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受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要受理性法则的种种约束和强迫,是不自由的。人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自然的强迫和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游戏”,人才能实现物质和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因此,人总是想利用自己过剩的精力,来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 “游戏冲动的对象,用一种普通的概括来表示,可以叫做活的形象。” 斯宾塞又进一步发挥和补充了“游戏说”。 他认为,人作为高等动物·,比起低等动物来有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 斯宾塞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游戏说主要从生理学、生物学角度来讨论,忽略了艺术与人类物质生产、社会实践的联系。 三、巫术说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逐渐兴起,影响越来越大 “模仿说”、 “游戏说”、 “表现说”等,都显得是过时的理论。而艺术源于“巫术”的理论,在西方学术界越来越受到欢迎,至今占据优势,成为西方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弗雷泽指出,巫术所依据的思想基本两种: 一是相似律,即同类相生; 再一种是接触律,即凡接触过的物体在脱离接触以后,仍然可以继续相互发生作用。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宣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种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 四、表现说 其实中西文化中一直就有表现的传统。汉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从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克罗齐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直觉即表现”。 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