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热的理论及治疗
小儿发热机制及对症处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 2014.9.16 1.发热的定义 2.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 3.退热 ①非药物治疗(物理降温) ②药物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 布洛芬(托恩) 蒙洛英 安痛定 消炎痛栓 目录 发热的定义 发热(Fever)——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37.50C)时,称为发热。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 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 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 生理性体温升高:小儿体温易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喂奶或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达37.5℃。 病理性体温升高: 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 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 ,超过调定点水平。 体温升高≠发热 Homeostasis (36℃ ~37℃) Activates heat-loss center in hypothalamus Skin blood vessels constrict Skeletal muscles activated, shivering begins Skin blood vessels dilate Sweat glands activated Imbalance Imbalance Body temperature decreases Activates heat-promoting center in hypothalamus Hot stimulus Blood warmer than set point Cold stimulus Blood cooler than set point Body temperature increases 退热方法 3个月的婴幼儿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退热,3个月以上儿童体温≥38.5 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摘自《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9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非药物治疗(物理降温) 适应症:(1)体温<38.5℃,精神状态好,无中毒症状,且诊断明确无需退热药处理者;(2)3个月内的婴幼儿,体温<39℃;(3)药物退热效果不好或用药退热后不到2小时,体温仍高于39℃;(4)在需要快速退热时,如超高热时(体温>41℃)或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发热时,在应用退热后立即行物理降温。 盐水灌肠 乙醇拭浴 温水擦浴 1.儿童<38.5℃ 2.婴幼儿<39℃ 3.配合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WHO不主张传统的在发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冷、温水擦浴可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酒精擦浴则可经皮肤吸收,使婴儿产生酒精中毒症状。 药物退热 适应症:(1)体温>38℃,且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者;(2)体温38.5~39℃,伴全身不适感者;(3)高热及超高热者;(4)发热患者,无论发热高度如何,伴全身中毒症状者。 药物降温主要有口服、肌注、滴鼻、塞肛和静脉点滴等途径。WHO建议口服是最安全有效的。 退热药的种类 非甾体类抗炎退热药(NSAIDS): A类:酮洛芬、消炎痛、炎痛喜康 B类:阿斯芬林、萘普生 C类:布洛芬、双氯芬酸、扑热息痛、双氯己酸 (这类药物的共同作用基本相似,均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其不同之处在于对机体的副作用略有差异:A类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及影响较重;B类次之;C类最轻) 类固醇抗炎退热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副作用重,易掩盖症状,不作为常规用药 中药退热药 LTA4 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 PLA2 COX 5-HPETE PGG2 PGH2 TXA2合成酶 PGI2 PGE2 PGF2 TXA2 甾体抗炎药 LTB4 LTD4 LTC4 LTE4 非甾体抗炎药 脂氧酶 PGI2合成酶 NSAIDS作用机制 扑热息痛(泰诺林) 【成分】它的主要成份为对乙酰氨基酚,辅料为粉状纤维素.淀粉.羟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欧巴代和棕榈蜡等。 【用法用量】儿童按体重一次10~15mg/kg,每4~6小时1次;12岁以下儿童每24小时不超过5次剂量,疗程不超过5天。 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均匀。口服后 0.5 ~ 2 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其血浆半衰期为 l ~ 3 小时,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不受影响,但肝功能不全患者及新生儿、老年人半衰期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 * 泰诺林 该药是WH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