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第四章载体PPT.ppt

  1. 1、本文档共1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因工程第四章载体PPT

M13 RF + - + - + - 外源DNA 转染E. coli 成熟的子代M13中 + + ① 插入外源DNA后,遗传稳定性显著下降 ② 实际克隆能力小于1500bp。 虽无包装限制,并非无限包装! 5. M13载体的缺点 由质粒载体与单链噬菌体载体的复制起点结合而成的新型载体系列。 MCS 噬菌体ori 质粒ori Ampr lacZ’ lacI 6. 噬菌粒载体(phagemid vectors) 约3000bp(比M13小) ②克隆能力大 能插入10kb的外源DNA。 ③两种复制形式 ①分子量小 (1)噬菌粒载体的特点 既具有质粒的复制起点,又具有噬菌体的复制起点。 既能在大肠杆菌中以质粒的形式双链复制,又能在噬菌体内进行单链复制。 噬菌粒载体 质粒部分 单链噬菌体部分 辅助噬菌体 大肠杆菌寄主 pEMBL8 pUC8 f1 IR1 71/18 pRSA101 ?VX M13 M13变异株 XS127,XS101 pUC118/pUC119 pUC18/ pUC19 M13 M13K07 MV1184 pBS pUC f1 M13K07 XL1-Blue 辅助噬菌体用来复制和包装噬菌粒载体。 (2)常见的噬菌粒载体 ① 构成 1)M13的基因间隔区(IG) 2)pUC18/pUC19质粒载体: 带有M13复制起点。 质粒复制起点 Ampr lacZ’ MCS (3)pUC118/pUC119 两种不同的复制模式 1)双链质粒复制模式 受pUC本身的复制起点(来源于ColE1)的控制。 每个细胞能达到500个拷贝。 ② pUC118/119的复制模式 来源于M13的复制起点被辅助噬菌体的基因II产物控制。 2)单链滚环噬菌体复制模式 外壳蛋白 复制蛋白 辅助M13 包装 当寄主细胞被辅助噬菌体M13感染后。 1)辅助噬菌体: 自身的复制起点发生了突变,复制效率低下,但感染细菌后能表达出外壳蛋白和复制蛋白,帮助噬菌粒载体复制。 如M13K07等。 辅助噬菌体 外壳蛋白和 复制蛋白 噬菌粒载体 ssDNA 噬菌体 ③ 噬菌粒载体的包装 2)包装: Stratagene公司发展的一类噬菌粒载体。 由pUC质粒载体、f1噬菌体的复制起点和T3、T7噬菌体的启动子组成。 ② 特点 ① 组成 MCS两侧分别加上T3和T7噬菌体的启动子。加入适当的噬菌体RNA聚合酶,就可以定向体外转录。 1)定向体外转录 (4)pBluescript 噬菌粒载体(pBS) 2)两种复制模式 既能以质粒的形式复制,又能以噬菌体的形式复制包装。 3)选择方便 有Ampr和lacZ’,可以进行Amp抗性选择和Xgal-IPTG蓝白斑选择。 4)插入方便 18个单一酶切位点的MCS SK:表示lacZ’的转录方向是沿MCS上的 SacI ? KpnI +(f1+):单链复制起始方向背离 lacZ’,能回收lacZ’的编码链(+) pBluescript SK(+/-)/pBluescript KS(+/-) KS:反向( KpnI ? SacI ,MCS相反) -(f1-):能回收lacZ’的非编码链(-) 1)pBluescript SK/KS(+/-)区分: ③ 常用的 pBluescript 载体 pCR系列载体 Invitrogen公司开发的线性噬菌粒载体。 ① 结构 pUC的质粒部分、fi噬菌体ori、Kanr和Ampr抗性。 MCS的中部已经切开,各有一个3’端突出的T。 ② 特点 PCR产物往往在3’端突出一个A,所以能与这个载体直接连接。 (5)PCR产物克隆载体 T 载体 T vector的克隆过程——简便! A A T T T vector PCR product T4 DNA ligase A A (1)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 将外源蛋白(多肽、酶、抗体、DNA结合蛋白)结合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上形成融合蛋白,表达于噬菌体的外表面。 G. P. Smith1985年发明。 丝状噬菌体(M13、f1等)外壳颗粒的一端,有3-5个基因Ⅲ编码的蛋白质(g3p),在识别和吸附大肠杆菌的过程中起作用。 7. 噬菌体展示载体( Phage display vector) 把外源DNA片断插入基因Ⅲ的序列前端,并保持两者的阅读框正确,表达出融合蛋白。 启动子 外源DNA M13基因Ⅲ ori M13 display vector 外源多肽 (2)噬菌体展示载体的构建 (1)长度为48502 bp; (2)双链线性DNA; (3)但在两端有cos位点,可以环化。 ?DNA两端各有12bp的粘性末端,粘性末端形成的双链区域称为cos位点。 1. ?DN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