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五讲学校德育中基本突出问题及其教育对策.ppt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五讲学校德育中基本突出问题及其教育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五讲学校德育中基本突出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第五讲 学校德育中基本突出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讨论:“道德”(美德)是可以教的吗? 道德可教: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没有人喜欢或追求恶,作恶的原因是对善的无知。科学的真知和道德的真知都是智慧或知识,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他的灵魂一定是智慧的。有善的灵魂不会做出不道德的事。 道德是可教的,基本上是所有教育家的基本假定。 道德不可教: 杜威认为,关于诚实、纯洁与仁慈等这些道德观念是不能自动地变为好的品性或好的行为的。道德不仅是知识,更是情感、意志与行动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是不可教的。 结论: 道德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来实现的。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却是无法简单地通过“教”来实现的,它们更多地依赖于德育主体的内心体验和转化来完成。 所以道德(美德)是可教的也是不可教的。 德育对象有接受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吗? 儿童先天具有道德禀赋,道德学习的过程不是由外而内,而是由内而外的过程。德育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内发和生长或建构的过程。 认知学派说的图式、格式塔学派讲的格式塔、马斯洛讲的超越性需要都具有某种先天性。移情实验也证明儿童具有先天的社会移情能力。 孟子认为,人先天具有不思而虑的“良知”和不学而能的“善端”。 结论: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基础还在于儿童先天具有“良知”和“善端”。即人类个体先天具有社会性文化心理结构。这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儿童是道德生活的主体。在道德教育中要从儿童的真实生活和切实需要出发,反对强迫和灌输的方法。 专题一: 态度决定一切吗? 一、态度及其结构 态度:态度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待一定人、事物或观念的一种心理倾向或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二、构成态度准备状态的因素: 1、认知因素 2、感情因素 3、行为倾向因素 三、态度与品德之间的关系 四、态度的形成和转化 1、态度的形成 品德态度的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 依从、认同和信奉三个阶段 .2、态度的改变 3.影响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因素 (1)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 (2)所属群体的制约: (3)信息和知识的影响: (4)受个体文化背景的影响: 专题二、 怎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品德教育与态度培养的理论 一、品德的心理教育 二、转变态度方法 ①说服教育: ②大众宣传: ③积极参加活动: ④群体规定: 三、态度转变的主客观条件 四、形成态度与培养习惯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形成态度的原则与方法 1、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2、全面把握态度的结构,灵活采取适当的对策; 3、充分利用群体的力量;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行为的激励与习惯的培养 1、增强理解; 2、提供必要的诱因条件; 3、进行强化激励; 4、提倡自我教育。 五、态度形成与转论理论对德育工作的启示: 1、德育工作必须贴近人的需要。 2、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奖惩。 3、必须建立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德育模式。 4、必须努力提高德育师资的专业性、可靠性,在社会转型期,建立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专题三、过错行为和不良道德的转化与矫正 网瘾 早恋 吸烟 资料: 一、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特征 1.认识特征。 2.情感特征。 3.意志特征。 4.动机特征。 5.行为特征。 二、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是家庭方面的原因 2.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3.是学校方面的原因 (二)主观原因 1.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2.学生道德意志薄弱。 3.学生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 4.学生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5.学生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中学生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经历阶段 1.醒悟阶段。在这个阶段作为教师要注意把帮助其改正错误的真诚愿望、关心爱护以及耐心的说服教育与青少年认识到继续坚持错误的危害性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使青少年把“感恩和认识错误结合起来”; 2.转变阶段 。在这个阶段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错误行为可能有反复,在教育上要允许反复、减少反复、在反复中坚持教育; 3.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爱护他们。 三、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矫正 (一)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 (二)矫正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 (三)矫正过错行为的策略和劝导、批评应注意的问题 1.矫正过错行为的策略 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对症下药 2.劝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3、批评时应注意的问题。 (1)批评要及时。 (2)批评要就事论事, (3)批评应尽量个别进行, (4)批评时不要和别人比较, (5)批评时不能抬高自己,盛气凌人 (6)批评应开诚布公,不要绕圈子。 (7)批评时要注意创造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