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翻译中不可为.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文化翻译中不可为

跨文化翻译中不可为   摘 要:诗歌是一种文化的精华和典范。诗歌翻译是翻译中最为艰涩的活动。如果抛开文化谈翻译,无异于做无米之炊。诗歌翻译中往往会遇到的一些含有特殊修辞手法的诗歌,在翻译时的确有不可为之处,而文化差异与文化障碍则应该是分析和诠释的着眼点。   关键词:诗歌翻译 文化 特殊修辞      对于翻译中的可译与不可译性,翻译界的先辈们已经争论已久,至今也无定论。林语堂在《论翻译》一文中引用Croce(克罗齐)的话“凡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是不能译的”之后说:“无论古今中外,最好的诗(而尤其是抒情诗)都是不可译的。因为其为文字之精英所寄托,因为作者之思想与作者之文字在最好的作品中有天然之融合,故一离其固有文字则不啻是其精神躯壳,此一点只文字精英遂岌岌不能自存。”周序良在《翻译三论》,中认为翻译的媒介是语言,这等于用铅笔或钢笔临摹水墨画,怎样能反映出原作的???格呢?他认为风格是无法翻译的,风格离不开语言,不同的语言无法表达同样的风格。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8226;奈达曾经说过翻译存在一个可译性的限度问题。甚至塞万提斯通过堂#8226;吉珂德的口说“阅读译本就像从反面看花毯。”歌德则很不客气地把翻译比喻成“下流的职业媒人”。对翻译的看法,古今中外,纷繁泾渭,聚讼纷纭。   既然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为什么一种语言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存在可译性的限度,甚至不可译性的问题呢?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是文化传统和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存在着很大差异。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当代英国医学理论家苏珊#8226;巴思内特曾把语言比喻为文化有机体中的心脏。意大利美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说,诗歌是无法被翻译的,把一部文学艺术的杰作转成另一种语言是不可能的。要么忠实于原著,但译出来失去原著的韵味;要么译文很好,但脱离了原文,不忠实于原文。 本文将通过对双关语,拆字游戏,特殊修辞手法及回文的翻译来探讨翻译中对文化意蕴的理解、诠释与处理。      一、拆字诗词的翻译      大学者钱歌川先生曾说:“拆字为汉字特有的玩意,绝不可能译。”(转自《可译与不可译之争》周仪)我们在平常谈话中,也常用此法,如“贵姓?立早章,还是弓长张?”在汉译英过程中,我们似乎只能译为“Your family name is Zhang?”顾前舍后,实在是无奈之举。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何妨成奴。   上面这副对联中,“人”、“曾”合为“僧”字;“人”、“弗”合为“佛”字;“女”、“卑”合为“婢”字;“女”、“又”合为“奴”字。四个字的组成各由两个不同的汉字组成,但是这两个汉字又是新生字的偏旁部首或者就是直接而简单的组合。无论从形式层面还是从语意层面上来看都是无可挑剔的和谐而自然。下面先看这个翻译:   The man who has been a monk cannot become a Buddha.   The girl who is a bond maid may be called a slave.   应该说,该译文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句型结构也与原文大体相对应。但从语言形式层面上来看根本找不到任何相似之处,光这一点就无法与原文相提并论的。只能是意译而已。   下面再来看被视为典范之作的许渊冲先生的译文:   A Buddhist cannot bud into a Buddha,   A maiden may be made a house maid.   虽然许先生巧妙地运用了英语的押头韵和相应的字形变化等手法,在视觉上,乃至声音上表现了原诗的拆字妙处。但是,要真正做到对等的翻译,以达到汉语言的神、形、意兼而有之的妙处,看来的确有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之处吧。   再看这样几个例子:   1.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   2.水凉酒一点两点三点水,丁香花百字千字万字头。   这两个例子,在汉语中也堪称经典,其中绝妙之处恐怕只有懂得汉语言文化的人才能欣赏得到:第一例中,读完诗句,脑海中自然而然会浮现出一派怡然自得,恬静简单的田园生活图景。第二个例子中,汉字的独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他完全是靠汉字外形上的相似之处,组成诗句,行文对仗工整;但看似简单,其内涵却意味深长。且不说考虑英语语言的其深远内涵,以及美学层面,就其文字表层的东西恐怕也望文莫及。      二、双关语、谐音翻译中的障碍      双关语在英汉语中都有,是指同形异义或者同音异义词的巧妙使用。这种修辞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文采,更可使读者产生隽永的回味,顿生幽默风趣之感。下面先看一个与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息息相关的例子: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