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交际与认知.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文化视角下交际与认知

跨文化视角下交际与认知   摘 要:关联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和语用学界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它发展迅速。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处于不断修正和补充中的关联理论基本观点如认知环境、关联性和明示性作了一番深入剖析,力求做到从客观的角度认识谊理论描述下的话语交际和认知。   关键词:关联理论 认知环境 关联性 明示 交际      一、引言      斯波伯(Dan Sperber)和威尔逊(Deidre 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86,1995 second edition)一书中系统提出了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这在国内外语言学和语用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围绕该理论的争论与评述持久不衰。并不断继续与深入。国内学者或介绍、或应用关联理论。对该理论推崇备至,但指出问题的并不多。而张亚非在对关联理论基本原则和特点进行了述评后,指出关联理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对认知主体在感知、处理、解释话语中的能动作用的重视。但与此同时,它又显露出将主体思维理想化、形式化和运算化的倾向。曲卫国在评论张文的有关介绍的基础上,也着重指出关联理论对人在推理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不够。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和审视关联理论基本观点如认知环境、关联性和明示(又译直显性),力求从客观的角度认识该理论描述下的话语交际和认知。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关联理论      1 认知环境的简单化。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是关联理论的核心概念。在关联理论中,认知环境就是人们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这个集合包括已知的。可知的和可推理的事物。还包括物质的东西,精神的概念以及全部的假设。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中,语用推理用到的是内在化。认知化了的认知语境,是听话人的一组关于具体语境的心理表征或假设而非具体的客观现状。熊学亮曾设计了一种暗室实验,他先把20则语轮之间有明显衔接断层的对话(如:A:“今晚去看电影吗?”B:“我明天要考试。”)男女两种声音录入磁带,然后请其中一组学生(10位研究生和10位本科生。各5男5女)在暗室里分别单独地听录音并回答有关问题,事先并不介绍任何有关的情况。然后他又对另一班的学生(本科生共16人)在教室里重放了同样的录音,这次事先向受试者介绍了有关的理论及背景知识。但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却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在受试者听了A:“今晚去看电影吗?”B:“我明天要去考试”后要求他们回答“B会去看电影吗?”这一问题时,暗室里的人和暗室外的人回答和解释没有任何区别。由此可知:“语言使用者通过经验已经把有关的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了。也就是说,在具体语境不明确的情况下,语言使用者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知识进行推导,而这种知识推导所依赖的主要是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强调。在话语交际过程中,双方互明的环境即“相互认知环境”(mutual cognitive environment),语言的交际过程涉及认知环境的制约。因为,人们虽然处在同一个物理环境下。但具体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个人之间认知能力的不同、推理能力的高低以及不同经历形成的记忆上的差异等因素最终会反映到个人关于世界、关于事物的认识及假设,认知语境不可避免地具有个体性差异。当然,这种个体性的认知差异并不会妨碍人们进行正常的语言交际,因为,根据关联理论的“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概念,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假设集合会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并构成一个交集,这个交集是双方赖以交际的根本和基础。所以,尽管关联理论承认个体性差异的存在,关联理论角度下的话语交际也不会因此而无法继续。不过它同时也认为,在话语产出与理解过程中,社会文化信息为推理提供某种方向,有助于取得一定的交际效果或认知效果。于是,当跳出个体性差异这个框框走进跨文化交际视野时,人们会发现,话语交际实际上就变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和上文提到的个体间交际不尽相同,它实际上已升华为一种文化群体间的对话,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各自文化的烙印。作为具体语境构成之一的文化因素,它完全可能内在化,系统化于一个人的认知语境之中。如此一来。支持语用推理的认知语境也就有了特定文化的元素,加之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会有一种民族(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推理过程中,个体的认知环境中首先被激活和被选择的假设应当趋同于和自己所处文化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他最终的语境假设的选择更为依靠的是话语中特定的语境,根据特定的语境才更容易达成语境效果,且也符合经济原则。更重要的是,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假设集合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