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ARCS动机模型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docVIP

运用ARCS动机模型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用ARCS动机模型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运用ARCS动机模型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邹丽(1969-),黑龙江人,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ARCS动机模型在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2009b408)      【摘要】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以ARCS动机模型为理论基础,从该模型组成的四要素入手,即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将之与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环节联系在一起。具体来说,就是在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注意;在授课环节,让教学与学生切身相关;在巩固环节,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反馈环节,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本文在阐述过程中,紧扣教学环节,并联系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对教师如何运用该模型激发学习动机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ARCS动机模型;学习动机;有效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在一堂热热闹闹受到专家和同行好评的公开课后,教师还要把教学内容实实在在地重新讲授一遍。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样人为打造的“样板课”是否有效?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   这就涉及到教学实质的问题,归根结底,教学的最实质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了这些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许多教育专家从不同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给广大教师提供了理论的支撑,但存在的问题是,理论虽好,却让人感觉操作性不强,总感到无从下手。   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勒(J.M.Keller)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 ,综合应用了多种动机理论,将动机作为学习的核心因素,主张以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过程和方法,独树一帜,操作性很强,更容易应用于教学实践,这为课堂教学的动机设计提供了具体化的、简单易行而且可靠有效的方法,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有实用价值的参考框架。   ARCS动机模型[1]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分别是: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动机激励策略的设计过程主要是围绕这四个因素进行,取四个因素的首写字母,简称为 ARCS动机模型。   按照凯勒教授的理论,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首先,教师要引起他对这门课的注意和兴趣;接下来要让学生理解这门课的学习与他密切相关;然后,要使学生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最后,让他们体验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成就感,即A-注意、R-切身性、C-自信心和S-满足感[2]。   ARCS动机模型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因此它对于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动   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3]。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启发性,提出许多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将A、R、C、S四要素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环节相联系,形成框架,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有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取得成功。那么,应该如何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以实现教学有效性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注意   研究者们发现,当学生对其知识领域有个人兴趣并投入时,他们会对之维持更持久的注意[4]。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5],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新颖多变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起点定位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满足学生在认知、情感方面的需求,让教学活动具有不竭的动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在注意时,不仅心理活动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对象。1890年威廉.詹姆士在其《心理学原理》中提出注意的双重系统假设,即把注意区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6]。在导入环节,教师主要是要运用注意的规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如,运用多媒体动画引入,用动态的、变化的画面,配上音乐,增加内容和背景之间的变化对比,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中来;再如,运用悬念导入,教师拿着被遮盖住的教学用具进入教室,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住,到底老师要让我们看什么呢,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引发。此外,故事导入、音乐导入等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比强烈、新颖多变,符合学生需求和心智特点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