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工作复杂性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德育工作复杂性探析

高校德育工作复杂性探析 (周口师范学院 公理部, 河南 周口 466001) 摘 要:高校德育是一个“人为的”和“为人的”复杂系统。复杂性科学以“超越还原论”为旗帜,借助于混沌性、整体性、非线性和组织性等思维方式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在复杂性科学的视阈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应体现在更新教育理念、彰显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关注“噪声”的意义以及建构一个“开放性”的德育内容体系等方面。 关键词:高校德育;复杂性科学;“噪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120-03    收稿日期:2011-10-11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ZX-440)    作者简介:张浩(1971-),男,河南邓州人,讲师,博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搞好德育工作是提高高校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保障,但由于受传统“简化―还???”思维的影响,部分教育者总是习惯于把本来是一种整体的和动态的德育过程看成是某些片段和静态部分的相加,即未能认识到德育工作自身的复杂性。复杂性科学和复杂性思维方式的确立,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从而有效解决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复杂性科学是21世纪的科学 1.复杂性科学    复杂性科学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新兴、边缘与交叉的学科群,它具有学科互涉的性质和特征,被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誉为是“21世纪的科学”。复杂性科学的源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即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思想。后经系统论、控制论、人工智能、信息学、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理论对之作补充与完善,以1984年美国圣菲研究所(the Santa Fe Institute ,SFI)的成立为标志,复杂性科学开始以正式的学科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其独特的思维和操作方式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    复杂性科学的研究队伍非常庞杂,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研究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因此,若想厘清其中的派别及系统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复杂系统研究的方法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三大学派:中国学派、欧洲学派和美国学派。钱学森是中国学派的代表,他提出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在欧洲学派中,贡献最大的当属以普利戈金为代表的布鲁塞尔学派,他们开展了远离平衡态和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美国学派又可分为五大分支,但以SFI的CAS理论最为著名。CAS理论代表复杂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强调“适应性造就复杂性”,认为系统宏观结构和现象是由于微观Agent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2.复杂性思维    复杂性思维是对复杂性科学理论和方法的高度抽象,它体现着复杂性科学的精髓。复杂性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沌性思维。在复杂系统演化与发展的过程中,混沌性思维对系统的初始条件(状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认为“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在其终结现象上造成巨大的差异。在前期的一个微小误差,可能在后期形成一种巨大的差别”[1]。因此,当人们在运用浑沌性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分析复杂系统或事物的演化与发展时,就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初始条件的认识和把握;二是对系统自身敏感性的认识和把握。    (2)整体性思维。整体性思维是对传统还原思维方式的超越。在整体性思维中,系统中的每个部分都无法代替整体,即每个部分所具有的特性都不能代表其整体所具有的特性;系统内高层次的运动规律更不是其低层次运动规律的叠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处于部分中,部分处于整体中”[2]。在整体性思维中,整体与部分不可分离,脱离了整体,其“部分”就不再是原来的“部分”,脱离了“部分”的整体,这种整体也不再是原来的整体。    (3)非线性思维。在复杂系统中,非线性思维是我们理解复杂系统运作机制的一把钥匙,因而它备受复杂性研究者们的青睐。克劳斯?迈因策尔认为,“复杂性首先应定义为是一种非线性,这是混沌和自组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另一方面,线性意味着叠加,用通俗的说法是‘整体只是其部分之和’”[3]。从这一层面讲,非线性意味着涌现原理,通俗的说法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自组织思维。在复杂性科学中,自组织思维是分析复杂系统演化动力机制的思维方式。在复杂系统演化的过程中,通常存在着“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形式:“他组织”认为,复杂系统演化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系统之外,它是被其他力量所主导的;与此相反,“自组织”则认为,复杂系统演化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系统的内部,它是一种依靠自身力量自发自主地演化的过程。对此,清华大学吴彤教授对之作了深入研究之后认为,复杂自组织包括三种形式:“第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