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历史共通感培养.docVIP

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历史共通感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历史共通感培养

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历史共通感培养   [摘要]把伽达默尔提出的“历史共通感”这一概念引入高职“概论课”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历史知识部分,培养学生的历史共通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存在的历史意识淡薄、专业背景局限、内容结构僵化、教学形式单调等棘手问题,文章提出应遵循效果历史原则,从强化历史意识、消化专业鸿沟、转化话语体系、优化教学形式等方面着手解决。   [关键词]高职概论课历史共通感效果历史   [作者简介]欧阳娟(1964-),女,湖南江华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龚文静(1973-),女,广西桂林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素养培养;黄海峰(1978-),男,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柳州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A类课题“与重点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JGA216,课题主持人:郭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60-02   一、历史共通感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提出的“历史共通感”这一概念可以诠释为对于历史的共同感觉。提出这一概念的原因,照伽氏看来:在现代科学领域内也存在着古代人和现代人之争,是人文科学与近代批判性科学的一种特殊对立。“这样,显然就有某种理由要把语文学―历史学的研究和精神科学的研究方式建立在这个共通感概念上。因为精神科学的对象、人的道德的和历史的存在,正如它们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所表现的、本身就是被共通感所根本规定的。”①历史是与理论理性完全不同的真理源泉。历史自身存在的权利在于:人的激情是不能为理性的一般规则所支配的。为此,我们更需要令人信服的事例,而这种事例只有历史才能提供出来②。   “历史共通感”概念作为伽氏哲学诠释学理论的基础之一,被认为是共同体教化的结果,这种教化体现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认识方式。“所以现在对教育来说重要的是造就共通感,这种共通感不是靠真实的东西,而是由或然的东西培养出来的。”③共通感由教化培育造就,但教化活动本身是感性的,“教育不能走批判研究的道路,青年需要形象去进行想象和培养记忆力”④。   二、问题及成因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一门以史为主、史论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逻辑起点、脉络,通过对中国近、现、当代史,尤其是对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史的系统介绍,进一步证明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因此,要学好“概论课”的首要前提条件之一必须是对中国近、现、当代的历史发展形成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基础,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历史共通感是学好、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当前,在高职生历史共通感的培养方面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呢?   1.历史意识淡薄。现在的不少年轻人(包括部分高职生在内),因受社会转型期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再加上自身认知能力不足,普遍缺乏对历史常识的兴趣和积淀。在当今社会崇尚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今天,年轻人因为思想还没定型,其观念意识、价值取向、文化品位等非常容易被各种舆论、媒介的宣传所左右。大学生自身受传统观念束缚少,求新、求奇、求异成为流行的追求,宣传报道、影视作品的娱乐化、“快餐化”特色正迎合了他们一时的口味。这种“喜新厌旧”的追求必然导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薄古厚今,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历史知识不感冒,认为这些陈旧东西早就过时,应该扔进故纸堆,即使要学,也要求教师把客观历史事实讲得尽量故事化、娱乐化、通俗化。这是向我们教师提出的新挑战,搞不好很容易造成客观历史主观化,歪曲、扭曲历史真相。   2.专业背景局限。因为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学术背景不同造成对历史的认识和感受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在教学中讲解的历史理论、历史内容轻重不一。大多数教师不是历史本行出身,在上课时往往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熟悉哪方面内容就“浓墨重彩”,陌生领域就“蜻蜓点水”,从好的一面来看是讲课风格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表现,不足之处体现为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完整的“概论课”教学必须要以历史知识作为支撑,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还有的高职学校思政课教学部门或个别思政课教师虽然已认识到“概论课”教学中历史部分的重要性,也通过一些课题项目或论文撰写进行这一领域和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治标不治本,没有深入到更深的理论层次,成果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教师简单认为既然以前教学时历史知识讲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