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就该完成采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年前就该完成采访

12年前就该完成采访    12年前,我放弃了一个诘问你的机会。我轻信了专家们的结论,却忽视了一个孩子“活不下去”的焦虑――你想用生命表达的诉求。12年来我都没有忘记你――如果当时我能尽职尽责,来到你身边,把你的故事讲出来,也许今天不会有这么多的家庭重蹈你12年前的焦虑。    今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于是我又想起了你――喜忧在民间,智慧在民间。作为一名记者,只有脚在基层,心才踏实,笔才坚实。相信借“走转改”活动,我们的记者可以更深地扎根于民间的土壤,我们的文章才得以有分量,有高度,有人缘,有人惦记着。    好选题来自民间    12年前,我开始关注城市老龄化的问题,肇始于一个15岁的女孩。彼时我去一家心理机构采访,该机构负责人告诉我,前两天遇到一个女孩要自杀。女孩的父亲是警察,第一时间请到了心理咨询师。15岁的女孩站在学校的楼顶,质问赶来劝解她的心理专家:“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很疼我。可请你告诉我,等我长大了,我一个人怎么养活他们?与其没办法养活他们,不如现在死了算了。”    千钧一发时,所有人,包括心理专家,听到这话先是莫名一惊,然后如释重负:“太傻了,(养老)还有国家呢!”“小小年纪,杞人忧天嘛!”也许对成年人来讲,只要不是早恋、不是厌学、不是网瘾、不是父母离婚造成的心理障碍,15岁孩子焦虑的其他问题都是可以蔑视的。    虽然彼时见报稿的内容是心理咨询师已步入寻常百姓家。但是,这女孩的一席话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有隐隐的认同。可是,以这种极端方式浮出水面的养老话题却被专家、老师们以“心理障碍”和“杞人忧天”按了下去。不过七八年光景,“老龄化”三字就已频繁见诸报端。    从那之后,我的潜意识都不断地在追问这一问题。因此,大约在2004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就提到了很冷门的“老龄化”问题。副部长告诉我,中国拟考虑延长退休年龄,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银发潮”――这一回答竟然没有引起媒体同行的注意,而我却浑身一抖,也得以《应对“银发潮”我国职工退休年龄有望延长》为题,独家刊发了这一新闻。    没想到的是,短短300字的新闻――甚至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新闻,却挂在新浪网首页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引起各方关注,来自基层和民间的反对与支持之声打成一片。那些天,看着新浪首页高高挂着的专题新闻,我收获的不是自豪,而是自责。“老龄化”――一个多年后才凸显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却早早地被一个女孩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其实不难,因为那就是她的生活,那正是困扰她的头等大事。那些天,我不断地反省自己是否尽到了一个媒体人应尽的责任。我扪心自问:如果我心里真的装着百姓的疾苦、喜忧、冷暖,我就应该在意他们的情感,我就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我就应该理解他们的需求,我就应该表达他们的诉求,我甚至应该分享他们的快乐,真正成为他们的代言人。我开始质疑:那些没有“入心”就轻而易举地见诸报端的条条块块,真的是市民最想要的吗?真的能留住读者的眼从而留住读者的心吗?    这件事困扰了我12年,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人到基层,心在民间,才能获得智慧和力量,得以发现“真”问题,得以了解“热”话题,而这些问题或者话题无论多“小”,却因为鲜活和真实,必有庞大的群众基础。    接地气的新闻才有影响力    今年8月下旬,各报陆续开辟“走转改”专版。我在北京晨报连续刊发3篇调查性报道――“北京市养老个案透视”。调查内容分为三部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成稿总共1万字,却只用了3天时间,不是我不用心――毕竟我关注这一话题已经10多年了。    我笔下的主人公有的来自敬老院,有的就是我的老邻居们。此前,我在楼房住了4年,明显感觉一上楼,一关门,就与地气绝了缘。因此,为了更好地从事新闻工作,两年前我又搬回了大杂院――这一点,我的同行们未必能理解,但对于我真是如此。很多时候,新闻都是我在现场“看”出来、“听”出来的,我离不开新闻现场。    77岁的杜宝芝大妈就是我的一个邻居,我选择她,恰是因为她集老、残、孤于一身。我用半年的时间刻意观察她的生活,观察她为了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如何去讨好她的邻居们。我看到,她经过邻居家时会习惯性地“窥视”人家的垃圾桶,垃圾桶里若有烟头,她就会兴高采烈,这证明邻居大妈的儿子回来了,家里的体力活她可以求助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有时候,我佯装欣赏她窗前种植的花草,去探听她家的动静。无论老人在家与否,她家的电视总开着,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热闹,有人气。常常夜里2点了,我赶完稿子,在大杂院里转一圈,只有杜大妈家的电视还开着――所以,并非像你想的那样,所有的老人都能早睡早起,很多丧偶的高龄老人都患有失眠症,他们怕一躺下就再也起不来,因此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