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冬,一次不同寻常考试.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77年冬,一次不同寻常考试

1977年冬,一次不同寻常考试   编者按:方晓红,长期关注大众传播与“三农问题”,被誉为中国“大众传媒与农村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新闻学首批女博士后,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由赵静、陆高峰根据方教授口述整理。      1977年12月11日至13日,这是冬日里平常的三天,这又是不同寻常的三天,全国570万青年开始争夺27万个大学生名额。他们的年龄介于18至30岁之间。他们来自农村、工厂、牧区、矿山、营房、学校、机关……   这一年,恢复高考。我也是“570万”中的一个,幸运的是,后来我又成为“27万”中的一个。只是当时我还未意识到,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读书,对于那个知识无用的时代来说,还只是一种信仰。与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我经历了十年风雨洗礼,青春课本上写下太多的“第一”:第一批下乡的知青;第一批招工进厂的工人;也是第一批恢复高考并被录取的大学生。如今,人生已过半,我幸运地成为中国第一批摘取女新闻学博士后桂冠的学人,成为一名新闻学的博士生导师。当与自己的研究生交往时,他们的青涩、稚嫩,他们的奋发、执着,以及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都会一一给我感触,我感触着他们的热情与梦想,同时也常常因此回忆起30年前的自己。的确,那年冬天发生过一场不同寻常的考试。   1968年底,和全国所有城市一样,武汉市的中学生开始大规模下乡插队。大批本应在1966、1967、1968年毕业的初高中学生,全部提前毕业,下乡插队,这就是后来的“老三届”。“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了当时最时髦的口号,我初二的学业戛然而止。1968年12月31日,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位同学踏上了去湖北随县的火车,插队的地方,叫石佛公社。   我自幼喜欢跳舞唱歌也喜欢乐器,没想到,这特长对后来我被招进工厂有着直接的帮助。当时工厂在我们心目中地位之高,现在的青年人无法想象。招收我为工人的厂叫随县棉纺织厂。第一次走进这个工厂,就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当时是夏日的下午三四点钟,我和同伴们还正在出一天中的第三次工:夏忙时期,每天共出四次工,清晨晓星出来,出第一趟??,太阳出来时收工,回家做早饭,吃完后出第二趟工,直到太阳从头顶上直晒下来,人的影子完全被踩在脚下时收工,做饭吃饭同时可以休息一会儿,这个阶段被称为歇晌,下午3点左右开始出工,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太阳完全落山时收工,最后一趟是吃完晚饭后,在黑灯瞎火的秧田里,因为要扯秧苗留给第二天用。待到此时,人已经是完全筋疲力尽了。而我在工厂三四点钟时看到的却是,早班工人已经下班,中班工人刚刚上班,许多人在广场上正在摆放自己的小凳,因为那天是星期六,晚上要放电影。一边是悠闲地等待着看电影的青年男女工人们,另一边是顶着酷日晒得已经无汗可出的我的年轻的伙伴们。这种震撼,令我今天回忆起来仍觉感慨。   纺织女工需要一副好眼力,而我是近视眼,本不能进棉纺织厂,但由于我履历上记载的以及现实中所表现的文艺特长,在体检上的这一关,被轻易地化解了。我破例被招进了随县棉纺厂。我曾写过一首诗,极度兴奋地夸耀自己“终于成了工人阶级的一员”。   1977年的确值得我们珍惜。持续若干年的将“推荐选拔”视为正统的局面由恢复高考开始被打破,一代知识青年积极响应。我试着去报名,却得到万分沮丧的消息:作为初中生,我是超龄者,不能参加高考。我几乎被打蒙过去,可我不甘心,试着给县招办领导写了封信,说明我的实际情况,表明想上大学的迫切心情。等待犹如煎熬,突然有一天,一个同事用含有几分“敬畏”的语气对我说 :你认识招办的?招办让你去一下。我的请求终于得到批准!我可以参加高考了!   1977年,“文革”积压了10年的人才一齐涌向高考这座独木桥,竞争甚为惨烈,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同年考大学的现象并不罕见。高考共考四门:语文、数学、政治、历史。我的心里很忐忑。以我当时那么多年未接触课本的状态去考大学,政治要背,历史也要背,数学我又只有初二的水平,好在我的语文还不错。所以,我的家人反复叮嘱我,一定要发挥优势,我也以“咬牙切齿”的心态投入了复习,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每天脸部的肌肉肯定是横向发展的。   高考前,有个好朋友刚好要搬家,新房子还没搬进去。她就说,我先不搬,给你看书吧!我把行李从宿舍搬到她那儿去,买了很多干粮搁在屋里,白天不出门,打一瓶开水。饿了,吃几块饼,喝点开水,实在困极了,倒头就睡,醒来就背,晚上再去上夜班,白天再呼呼地背,每天处于一个极度亢奋的、忽略一切的状态中。   那一年的高考方式在高考历史上是独有的吧,高考由各省自行命题。记得作文题是“学雷锋的故事”。这个题让有些人感到有点“绕”:究竟是讲一个学习雷锋做好事的故事呢,还是讲学习雷锋事迹呢?我右手边的一个考生是我同厂的同事,在考试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