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下诚信教育.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不对称”下诚信教育

“信息不对称”下诚信教育   笔者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诚信”观念日趋淡化,利用“信息不对称”对教师说谎、编造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责任。那么什么是“信息不对称”呢?即信息接收体和发出体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等、不一致的,或是一方处于有效信息区而另一方处于无效信息区(信息盲区),甚至另一方获取的信息完全失真,这种状况都是“信息不对称”。笔者提出,要在“信息不对称”下进行诚信教育,首先,要判断出“信息不对称”;第二,解决信息不对称状况,要“从宏观思想入手,采用整合策略”。即将原有的信息资源,尤其是被割断、被分离、被孤立的信息碎片融合起来,整理出信息链条,防止信息漏洞,进而获得有效信息,在“信息”转为“对称”时艺术地进行思想教育。   笔者从两个典型的案例分析,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案例一:学生A在清明节前一天擅自回家,并没有请假。上课当天该生得知笔者查课后,他“哥哥”给笔者打了电话,声称其“弟”回家祭祖,希望能补假。      笔者本着对家长、学生负责的态度,坚持要求同家长亲自沟通该生的学习状况:首先,此学期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此生是高职生,基础并不扎实,旷课会影响其学业;第二,作为纪检委员,理应比其他同学更了解考勤、考核制度,请假应及时且理由须正当,而他却带头违纪。在笔者的坚持下,学生只好给笔者打电话解释:刚才的“哥哥”其实是父亲在帮他圆谎。当天下午该生回到学校,在办公室向笔者道歉,解释回家不是为了扫墓而是“协调家庭矛盾”。当天早上父母吵架,他接到家长电话后就马上回家。笔者了解到他家住广州番禺,并进一步了解到他接到家长电话是早上九点多,而笔者接到该家长电话是十点零几分从惠州打过来,一个多钟头的时间,家长怎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从广州赶到惠州呢?这证明当时家长并不在家。显然家长吵架是假,该生又向笔者说了谎。笔者将情况摆明,他只好承认了又一次说谎并道出实情:他旷课回家是和母亲去扫墓,但觉得此理由不正当,而处理家庭危机的理由好像更合适,所以才制造出那么多的“情节”。   这就是学生典型的谎言。人一旦说了谎,在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又附带了新的谎言,但往往自相矛盾,不攻自破。上述案例中笔者与请假学生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表现在:第一,学生不明原因擅自离校,教师对学生的去向是不清楚的;第二,学生的家长以责任人的身份向教师补请事假,教师对学生的权责转移到监护人身上,此时对信息的掌握权也自然转移。在教师接到家长电话并“了解”学生的去向后,教师要做的是加强与家长沟通,向家长阐明学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和安全教育,这时教师的职责仿佛也基本到位。但是问题在于,学生利用信息掌握权转移的过程给教师制造了“信息盲区”,即教师无法核对沟通对象是否是监护人,造成教师处于信息弱势。这时教师扭转信息弱势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同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调查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了解子女的程度;二是利用通讯手段判断信息的准确度。一般来说,家长打电话给教师大多用家庭电话,若用手机的话,教师可主动跟家长要家庭电话,以便日后紧急联络并注意及时更新学生个人档案上的家庭联络电话。扭转信息弱势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零碎的信息如时间差、事件逻辑性、职责权限等,整合起来,捕捉有效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也培养了教师捕捉信息的敏感性。      案例二:学生B申请国家奖学金未能获得批准,改为申请面向贫困生的励志奖学金。      笔者并没有直接指明其不符合申请条件,而是询问他是否清楚申请励志奖学金的条件,他回答自己清楚,笔者请他把励志奖学金的申请条件一一说出来,希望其思考自己是否符合。同时提醒他,虚报情况涉及道德和品质问题。见笔者跟他谈及品质问题,他自己也心虚,为了获得认可,他一再坚持自己是贫困生,必须申请。笔者进一步指明,他必须通过班内民主考察才具备申请的资格;而且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他并不属于贫困范围。于是该生跟笔者谈及他的家庭出现了变故:他伯父与姑妈都得了癌症,而其父亲要从经济上资助他们,这直接造成了他家出现贫困的状况。笔者询问他的家庭是否有劳动力,他只回答他所在的县是全国重点扶贫县,双亲在家基本上没有收入;姐姐虽然有工作但不稳定。最后他还强调,笔者若不相信可以去当地居委会了解他所在的县是否是贫困县,当地人寻找活计维持生活是否很艰难。笔者观察到,该生都是有意传递一些他想表达的信息,这和那些在困境中求生存的贫困生那种神情和表达方式都完全不一样。笔者等他描述完,给了他两个建议:一是若要申请,必须回到班级进行民主考察,请与他一起生活了一年的同学们对他的贫困状况和日常开销做民主测评;二是让他思考他双亲的资助行为是否是在力所能及下进行的。若是,那么他的双亲肯定会优先考虑子女的教育经费再考虑资助事项;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