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与“热”由学生“情感冷漠”引发思考.docVIP

“冷”与“热”由学生“情感冷漠”引发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冷”与“热”由学生“情感冷漠”引发思考

“冷”与“热”由学生“情感冷漠”引发思考   栏目编辑#8195;赵煦#8195;【案例一】一天,某中学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遭遇车祸,死两人,伤三人。为此,教育局火速下令各中小学学生一律不准提前到校。接到通知,学校立刻宣布,学生欢呼雀跃。路上,有几个同学遗憾地说:“哎,他们怎么不早点死呢?否则我们也不需要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罪。”学生的无情真让人欲哭无泪。   【案例二】某校一班主任工作兢兢业业,爱生如子。可就在中考前几个星期突然病倒,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弥留之际,她多么希望能再看一眼自己的学生。为此,校长发动全班学生捐款,为她买点礼品,并利用星期天去看望班主任。可哪里知道,学生表现出一脸的冷漠和不情愿。有的同学私下嘀咕道:“我没钱,上次不是已经捐过了。”有的同学说:“我不去,星期天还要去补课。”有的同学说:“星期天我要去亲戚家吃饭。”有的同学说:“我不去,听说这病会传染的。”还有的同学竟然干脆说:“反正就要死了,以后也不会再教我们了,不去也罢。”冷漠,可怕的冷漠。   这是我们在一篇探讨中学生情感冷漠的原因及对策的文章中看到的两个案例。案例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冷漠现象确实让人感到悲哀,也引发了我们些许思考。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社会上、日常生活中的冷漠现象比比皆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已经成为很多成人的人生哲学,所以中小学生受到成人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情感冷漠也就不足为奇。然而回想起2008年的抗震救灾,包括2008年年初抗击冰雪灾害等历次灾难面前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团结精神、昂扬斗志、热血心肠,尤其是汶川地震中那一个个“英雄少年”的事迹,依然历历在目,感人肺腑,暖人心窝。这一“冷”一“热”的强烈对比着实让人感到困惑。如果我们习惯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冷漠,那在关键时刻又怎能热血沸腾?如果我们并不冷漠,又为什么只有在突发事件中才能表现出来?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们习惯地、永远地拥有一副“热血心肠”,学校、家庭、社会在其中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8195;刘铁芳#8195;这种案例在今天并不少见。这种行为的出发点是:他人与我是没有关系的,或者说他人与我的关系只是一种功用的关系,如果说他人对我有价值,那跟我就是有关的,这就是他人的使用价值化。这实际上是唯我论的、极端利己主义的生命姿态,正是这种姿态导致了冷漠行为的发生。问题在于,这种利己主义生命姿态的依据又是什么?   今天的孩子们更多地生活在个人的感官经验之中,快乐原则成为生命的基本原则,这种快乐是以肉身感官为载体的,这导致审美愉悦中的感性主义。与此同时,他们思考问题总是从自己能看得见的利益出发,形成思维中的世俗化的经验主义。正是基于感性审美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之上的利己主义导致孩子们丝毫不顾及他人,甚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之上。   当然,我们应该理解孩子们而不是简单地谴责他们,他们的生命姿态是一点点被周遭环境形塑出来的。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渗透在个人生命周遭之中,特别是大众文化中不断熏染的个人成功幻象,对孩子们的影响至深。与此同时,社会所渲染的目标也成为了教育中孩子们的价值目标,教育竞争带来的应试教育造就了狭隘的伪精英主义的个人。应试教育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大大缩减了个人在教育中陶冶的可能性,成长中的孩子们在知识与智力上的发达丝毫也不影响他们在伦理上的自私与狭隘。因此,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积极扩大教育中的自由陶冶的可能性,避免教育的流俗化,这乃是当下教育真正的困境。而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反思成人自身,我们究竟给他们提供的是什么样的伦理资源,什么样的道德示范,什么样的伦理期待?不反思成人世界自身的问题,一味地谴责孩子们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只会扩大代际之间的冲突。孩子们道德的发展,扩而言之,整个社会伦理价值的传递,需要代际之间持续的信任,双方都能寻求积极的沟通。      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教师#8195;刘娜#8195;记得日本有一个叫金井肇的道德教育专家曾痛心地说:“如今的青少年普遍感染了一种叫‘无力感动’的疾病,他们对感人的故事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们拒绝感动,更排斥流泪。”我认为这与我们教育教学方面的某些失误不无关系。也许正是我们教会了学生冷漠。   一次,一个孩子稚气地问我:“老师,见到老师问好到底对不对?为什么我向他问好,老师却不理我?”我无言以对,只得说:“老师可能没听着,下次他一定能听见的。”热情源自于爱。曾几何时,我们是有这样的爱的。可是,这样的爱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我们的理智甚至是冷漠代替。我们又将这样的情绪传染给了学生,是我们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小心的举动,让他们开始冷漠。于是,在他们身上,竟也能看到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冷漠。而事实是:他们注重友情,愿意付出,甚至会对路边被遗弃的小动物洒上热泪;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