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驱动型”公众参与困境
“媒体驱动型”公众参与困境
摘要:当前中国公众参与呈现出“媒体驱动型”特征。在公众参与中,尽管政府、公众、媒体三者之间开始形成良性互动,但是依然面临困境。倘若公民社会组织的合法身份与媒体呈现、发展公共领域与提升公共参与理性、媒体的进一步开放度地方官员阻挠、达成审议民主时媒体的精英主导与草根缺席、新闻专业主义及媒体“公器私用”腐败问题等诸问题无法解决,那么此种困境将会无法破局。
关键词:公众参与 媒体 社会转型 国家一社会关系
观察分析近年来的诸多公共事件和公共议题中的公众参与,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公众参与皆具有“媒体驱动”(media-driven)的鲜明特征,可视之为“媒体驱动型公众参与”。公众参与需要多方合力,媒体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传动作用。若无大众传媒以一定的框架(frame)报道和持续密集的评论进行介入,某一偶发“事情”(happening)难以成为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公共“事件”(event);若无大众传媒的关注、呈现、传播及加温,某一“话题”(topic)将难以成为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公共“议题”(agenda)。假如公共事件或是公共议题难以形成,那么公众参与也将因缺乏关怀对象而不复存在。在此过程之中,除了渐成各种利益表达与聚合的公共平台之外,媒体在建构公民性(civility)方面亦颇有作为,促使民众从“受众”(audience)向“公众”(public)转化。
通过对十数起近年来“媒体驱动型”公众参与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角度看,在公众参与中,媒体议程、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三者之间形成互动:而且此种互动趋向良性。但是,若以本文所采取的多种理论视角为规范理论,并以此观察“媒体驱动型”公众参与的现状。那么现实图景和理论境界之间还存有一定的、甚至是相当的距离。倘若下述问题无法妥善解决,此种困境将会无法破局。
公民社会组织的合法身份与媒体呈现
尽管相关统计数据可观,但是国内完全意义上的公民社会组织(NGO)只在环保和扶贫等少数领域若隐若现。由于缺乏合法身份,它们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并且媒体通常不会进行报道。
以公益组织“公盟”为例。由于难以作为社团登记。便在工商部门以企业名义注册为“北京公盟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它除了不能得到税务优惠等官方扶持之外,还难以名正言顺地开辟经费来源。尽管如此,该组织自创立以来还是开展了多项公民行动。2009年全国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召开前夕,作为民间法律研究机构,“公盟”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县级政治体制改革、废除教育行政垄断等十项建议。然而。国内没有一家传统媒体报道这一有意义的公民行动:网络转载亦是寥寥无几。媒体呈现的缺失大大降低了此次公民参与的价值。此外,“公盟”还曾组织一批律师为“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受害者维护权益。媒体虽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报道中所提及的仅是律师个人行动。而并非真正的发起者。
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的一些深度报道节目中已零星出现了环保组织的身影,但这远非一种制度安排。从2009年“两会”报道得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发言和提案内容,与上述“公盟”十项建议多有相同之处。民间组织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突出表现说。明:它们不是国家的对立面,而是积极的社会建设者。如果国家民政部等部门能落实《宪法》第三十五条中的公民结社权,给予公民社会组织以合法身份。那么,公益组织将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呈现对象,从而推动公众参与的蓬勃发展。
发展公共领域与提升公共参及理性
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都市类报刊言论版和互联网上的各种论坛使得当今公共领域随时可能生成。但是,都市类媒体在报道方面尚有不少禁区、在评论方面仍存若干禁忌。于是,互联网因其最大的公共议题覆盖率和最高的公众参与度,业已成为公众参与中的首要媒体。
据哈贝马斯的设想:公共领域攸关民主政治,其价值和功能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审视;为保证这种审视的质量,必须采取批判性和理性的态度。互联网的出现使言论的空间急剧拓宽――官方基本上允许网民以匿名形式发布信息和发表意见:博客甚至可认为是以信息技术形式实现了“文人办报”的梦想。不过,网络对话的虚拟性使得互联网上的信息和意见常常鱼龙混杂。一方面是若干信息的真伪难辨,捕风捉影、添枝加叶、侵犯隐私尽皆有之;另一方面是一些意见的非理性,刻板成见乃至人身攻击并不鲜见。前者虽然可能造成先入为主的误导后果,但毕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更新和传统媒体的跟进加以补救。后者的影响则比较令人担忧。不免让人对网络公共领域心存疑虑。因为由此造成的非理性、情绪化会压制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公共理性精神,可能产生“舆论的暴政”以及“沉默的螺旋”。
然而,上述现象总体而言还属于非普遍的和非持久性的现象。并且。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