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与媒介技术反人道主义倾向.docVIP

“宅”与媒介技术反人道主义倾向.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宅”与媒介技术反人道主义倾向

“宅”与媒介技术反人道主义倾向   “宅男”、“宅女”是指在当今社会中,每天都在家里,不出门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群人。他们认为参与社会生活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每天可通过媒介来了解外界世界,参与其中。而作为电子媒介技术的代表――电视、电脑等媒介成了“宅”一族的主要接触媒介。这些电子媒介带给人们不可比拟的好处,同时对人还有潜移默化的改变。针对这一系列的现象,许多学者都表示了担忧和批判,认为是其内在技术改变了人的主体性,这是技术的反人道主义倾向。本文认为“宅”,毋庸置疑地也是技术反人道主义的一大表现。本文将针对该现象(结合主要对技术批判的观点)对“宅”的现象进行分析。      从“御宅”到“宅”      “御宅”(OTAKU)来源于日语,原意是指“他人的屋子”的意思,还作第二人称的敬称,相当于“您”、“阁下”的意思。在现代社会,“御宅”主要指在日本社会中,过于沉迷于动漫画、游戏的人。他们只专注于自己所沉迷的事物,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在1983年6月至1983年12月,社会评论家中森明夫在《漫画》连载的《御宅的研究》一文中正式使用这个词来称呼这个人群。   到后来,“御宅”简化为“宅”这个广泛定义,专门形容“整天待在家,沉迷于以电视、电脑为媒介的生活方式,不愿参与真实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为”。“宅”这个字在这个意义上得到了概念的发展和延伸,从“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延伸,而“宅男”、“宅女”们在这个空间中交替存在与生活。这也是本文对“宅”的定义。这种广义的概念,类似于“容器人”、“电视人”的概念。也是跟随电子媒介长大、一代代人的新心理问题,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进入新世纪后,“宅”在年轻人中尤其盛行。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日本,在中国的城市中,也有这么一群人。《南方都市报》曾经就“宅”现象进行过报道,反映了一些青少年愿意选择待在家里,而不愿出门接触社会与人的新闻,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这群“宅”一族,以年轻人为主体,整天喜欢“宅”在家里以各种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来打发??间,沉浸于虚拟的世界。他们认为网络、电视、MP3等媒介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真实的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往往都漠不关心,与家人的交流也很少。他们因为长时间不参与社会活动,在心理、生理和人际关系上都出现了问题。他们多数人的性格都比较孤僻、内向、自我封闭和以自我为中心,很难面对现实社会。      “宅”与电子技术的反人道主义倾向      翟振明先生认为,技术可分为两类,以往的技术,基本上是客体技术,也就是通过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来改造自然客体的技术,而另一种技术是主体技术,其不是用来制造工具,而是用来改变人自身的,这种技术的出现对人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   而以电视、电脑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技术就是主体技术。“宅”行为中的电视、电脑自身的技术特性是典型的反人道主义的。最初电视的出现就为“宅”的行为埋下了种子,其强大的虚拟世界呈现能力往往会给人以错觉,认为自己认识了真实世界。但事实上,在这个空间中,许多东西都是碎片化的。人们在家看电视的时间也开始越来越长,也逐渐适应了电子媒介特定的表现方式与思维模式。带来了一种与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电视为“宅”行为的强大发展做了条件准备。后来,网络这种多符号、多媒体的电子立体媒介的出现催化了“宅”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沉浸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其交互的传播方式更是培养了“宅’’的情绪,禁铜了人的自由。   媒介技术的特性必然会以隐喻的方式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与思想。麦克卢汉就各个时代的技术特性把人类的传播历史分作了三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而电子媒介作为近代工业的巨大成果――电子技术的直接产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这种演变与它自身的技术特性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此引发的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技术与人的关系的问题,许多学者和思想家都对其持不乐观的态度。当中尤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像霍克海默尔、马尔库塞是其中的代表。   本文认为,“宅”的行为是技术反人道主义的表现。与媒介的接触过多,对其中的信息往往是全盘接受,降低了人们的自主判断力,以及对种种荒谬的抵制能力,使人的思想的多样性被逐渐单一化。同时,“宅”一族认为媒介中的世界就是现实世界,殊不知媒介所呈现的只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再者,过度依赖媒介将我们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分离了出来,剥夺了我们在自然中实践的机会,无法真实地认识真实世界。尤其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视觉化的时代(这是以摄影复制技术为标志的),我们也进入了鲍德里亚所认为的拟像时代。只有能指,而没有真正对应的所指。“宅”把每天电子媒介的接触认为是参与了社会活动是错误的。虽然每天能够知道和联系他人,可是每个人都是孤独一人坐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