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是“先锋”锐气.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变是“先锋”锐气

不变是“先锋”锐气   “禹燕,你的《女性人类学》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已经卖到了100元,恭贺恭贺!”一个朋友兴奋地来电相告。   21年前,这本书出版时定价仅3.1元,如今上涨了30倍,而今年又恰逢我入校上大学30年。30年,30倍,如此巧合,不由令人心生感慨。   回眸而望,30年游走于出版、传媒、学术、商界,角色的跨越转换带来了人生的起伏跌宕,虽拥有过春花的灿烂,也经历过秋风的萧瑟,但内心始终没有割舍的是勇于挑战的“先锋”情结。      青春激扬的“女性主义先锋”      1983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我怀揣着当红学家的梦想来到了北京,却被分配到一家出版社当编辑。不甘于仅仅为人作嫁衣裳的我,也想为自己做件“嫁衣”,于是选择了当时远非主流的女性学。   有人说我是一个“天生的女性主义者”,其实女性主义者肯定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1983年前后,正是中国思想界、文化界异常繁荣活跃的时期,各种学术思想风起云涌,女性主义在中国萌芽。由于中国的女性主义发端于女性文学,于是我的视角也首先投向这一领域。《女性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在评论界引起关注后,我开始从更多层面关注女性的生存与发展。当时女性主义研究正在各个领域展开,聚集了一批学术精英,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对女性本体缺乏哲学意义上的认知,把“女性”肢解在不同学科的框架之中,分割到各科学者的书案之上,无法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   我尝试把女性学和哲学人类学结合起来,构建一门在各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女性进行哲学抽象的新学科,即中国本土的女性人类学。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创造性尝试。”   《女性人类学》1988年面世后,不仅女性学研究各界多有关注,《中国妇女理论研究十年》评其“对女性的研究上升到了理论的最高层次”,诸多媒体也有热烈反响现在,《女性人类学》仍是一些高校女性学、社会学、人类学的参考教材。25岁时的文字和思想,尽管稚嫩尚存,但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激情澎湃,不由感叹青春的勇敢、青春的热情、青春的智慧。是啊,青春转瞬即逝,在青春火花闪耀的刹那,要为青???的思想留下“先锋”影像。近年来,常常有人建议我把《女性人类学》修改后再版,以臻完善。但我想,即便再版我也不会做过多修饰――因为青春不可能再版,青春的思想也难以复制。   思想的价值不仅仅是冥思和玄想,思想的星火只有投射到现实之上才会闪光,当站在女性人类学的高点之上观察现实时,当拥有一颗为女性的命运而悲悯的情怀时,我对很多问题的观察便有了完全不同的视角。   1998年我调任《中国妇女》杂志执行主编,力图从新的视角观察与妇女命运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策划了一系列兼具深度和厚度的主题报道,如关注环保的“女性与绿色浪潮”,关注进城妇女命运的“走在城市边缘的乡村女人”,关注打拐行动的“打拐:行动中的思考”,关注女性就业现状的“女性再就业工程大扫描”,关注女性与互联网发展的“点击中国女性网站”,等等。我希望在主流媒体上延展女性主义的视线和触角,使人感知女性主义的视野是开阔的,态度是中肯的,嗅觉是敏锐的。      折翼的互联网“先锋”      在女性学研究领域和女性传媒界小有声名的我,似乎渐渐流失了思考的激情和行动的能量。世纪之交,在互联网创业浪潮的激荡之下,我的“先锋”情结再度澎湃,成为了网络经济的“弄潮儿”。我毅然辞去公职,出任一家网络公司副总裁。这家投资近亿元的网站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有宏大的构想,力图打造中国第一流的思想库,而这似乎为我实现社会理想和文化理想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但是,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这家公司也难免厄运。运营不足半年,在互联网整体沦陷的大背景下,股东之间的利益纷争日益白热化,致使公司业务处于停滞状态,200多名员工被迫离职,成为当时业界一大新闻。身为高管的我作为公司留守人员又坚守了半年,在主编《中国互联网年鉴》之后,黯然离开。   这是一次惨痛的人生经历,心高气傲的我倍受打击,想想自己25岁就出版了《女性人类学》,年仅30就晋升为当时出版界最年轻的副编审之一,而今却丢了公职,丢了饭碗,眼前一片茫然。   遭遇人生之变,我感受到世态炎凉。于是,我不愿意面对以往的朋友同学,只想在一个远离过去的地方默默打拼,这样,我在陌生的商海又忙碌了一年。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找不到飞行的方向。   出于对人才的爱惜,2002年底,《中国妇女报》总编辑卢小飞、常务副总编辑梁冰邀请我到该报做策划人,对此知遇之恩我一直感怀于心。我从策划一个小栏目《传媒守望》开始做起,直至策划全国妇联的家庭助廉教育读书活动、中华女性学礼仪活动等大型主题活动。尽管对先后主编过《中国妇女》《中国名牌》《传记文学》等杂志的我来说,《传媒守望》栏目很小,但我也力争把它做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