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避讳习俗演进.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避讳习俗演进

中国古代避讳习俗演进   避讳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的产物。它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出于对国君和父祖的尊敬或畏忌,不敢或不愿直呼其名,凡遇到和其名相同之字,都看做是忌讳而避开不用,而采用改字、省字、缺笔等方法来加以代替。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风俗,源远流长。最迟在春秋时期,避讳就已产生,但在整个先秦时期,发展很慢。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帝王的地位急剧提高,避讳才逐步盛行起来。秦始皇第一次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避讳,秦始皇名政,举国上下不得用政及其同音字。农历中的“正月”之“正”,读音本来和政相同,《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在古代中国,这个月是集中处理政事的月份,因而叫正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就是因为出生在正月才取名叫“政”的。但他做了皇帝之后,“正月”之“正”就倒霉了,或者被改写为端,或者被改读为征,我们现在读正月之正为征音,就是从那时沿袭下来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张守节《正义》)。   汉王朝建立后,继承了秦的避讳陋习,规定臣民上书言事触犯帝王名讳属于犯罪,凡遇与帝王名讳相同之字,可用同义字代替。汉高祖名邦,汉人凡遇邦字都改称国,战国时的官名相邦改叫相国,《论语?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汉石经残碑改作“何必去父母之国”。汉文帝名恒,汉人遇恒字则改称为常。战国时齐国权臣田恒,《史记》中写作田常,月官仙女?娥,汉以后改叫嫦娥。汉明帝名庄,姓庄的就不能再姓庄而改姓为严,光武帝的同学、隐士庄子陵,改叫严子陵,庄子陵在富春江上的隐居之地,至今仍叫严子陵钓台。   到了晋代,避讳更趋严密,在许多方面都作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如“山川与庙讳同应改”等。由于有这些规定,晋代因避讳而改地名成风。晋武帝的父亲名司马昭,为了避其名讳,昭阳改为邵阳(即今湖南邵阳县),昭武改为邵武(即今福建邵武市);晋愍帝名司马业,为了避其名讳,建业改为建康(即今南京市),邺县改为临漳(即今河北临漳县)。不仅帝王。皇后的名字也在避讳之列,简文帝的母亲郑太后名阿春,地名富春改为富阳(今浙江富阳市),书名《春秋》改为《阳秋》。《晋???》上屡见的“《阳秋》之义,母以子贵”,《阳秋》即《春秋》,晋孙盛著的记载晋朝史实的书。书名干脆就叫《晋阳秋》。晋人还特别重视家讳,别人言谈中如果涉及自己父亲或祖父的名字,那就得赶快哭泣,以表对父祖的孝心。《世说新语?任诞》上就记载有这么一则故事,东晋桓温的儿子桓玄被授为太子洗马,众人前往祝贺,桓玄设宴款待,席间有位宾客嫌酒太凉,要侍者“温酒来”,桓玄一听“温”字。马上痛哭流涕。一直哭到不能出声,弄得那位客人非常尴尬。由于在言谈中容易触犯别人的家讳,很多人都很重视谱学研究,以免言语不慎触怒别人。在南北朝时,士大夫都以善避家讳为荣。南朝刘宋太保王弘,精通谱学。能“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南史?王僧孺传》),当时竟被传为美谈。   隋唐时期,避讳比南北朝有过之而无不及。避家讳成了政府正式颁布的法律,载入《六典》之中。《唐律?职制篇》明确规定:“诸府号、官称犯父祖名而冒荣居之,徒一年。”因为这个规定,不少人丢官去职,断送仕途。贾曾的父亲名言忠,朝廷拜其为中书舍人,他就以犯父讳为由坚辞不受(《新唐书》卷119《贾曾传》);著名诗人李贺,其父名晋肃,由于晋与进同音,当时不少人就认为他不应参加进士考试,虽有韩愈为之帮忙,专门写了《讳辨》一文为之辩白,但也无济于事(《新唐书》卷203《李贺侍》)。恶讳(表示深恶痛绝的避讳)也首先在唐朝兴起。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憎恶安禄山,凡郡县名有安字者,一概更换(《新唐书》卷225上《安禄山传》)。在至德元年和二年的两年时间内,一口气就改了35个地名,现在的广东东莞,在安史之乱以前本叫宝安(令香港在唐代属宝安管辖),就是避安禄山的恶讳才改为今名的。   五代十国时期,避讳仍然在向前发展。后唐庄宗李存勖,其祖父名国昌,孝昌县改为孝感(即今湖北孝感市),昌乐改为南乐(即今河南南乐县,以上二例俱见《十驾斋养新录》卷11《避讳改郡县名》)。而丧权辱国的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自称“儿皇帝”,但要人们避其名讳却毫不含糊,强迫姓“敬”的改姓为“文”或“苟”(《齐东野语》卷四)。宋朝出将人相五十年的四朝元老文彦博,据《宋史》本传,其祖先就是在后晋时由“敬”姓避讳而改为“文”的;而河南登封姓“苟”的,据他们自己说,其祖先也是在后晋时由“敬”改姓为“苟”的,由于苟和狗音同,他们经常遭人羞辱,故而多次要求改回本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到了全国公安局长大接访时,他们再次上访,公安机关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认真考证,确认其所言非虚后,才恢复了他们的本姓。   宋代是避讳最严的一个朝代,避讳到宋,可说是发展到了顶峰。单高宗赵构一人的庙讳就多达53字,到光宗时,应避讳的文字更达到了298个。文人学士写诗作赋则是战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