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理论基础与模式研究.docVIP

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理论基础与模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理论基础与模式研究

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理论基础与模式研究   摘要:中部六省旅游合作潜力大,旅游资源类型多、等级高、兼具独特性与广泛性;中部六省的旅游合作主体众多、合作内容广泛、合作的层次众多、合作的深度不一,选择垂直合作模式和网络化合作模式,推进中部六省旅游业合作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部六省;旅游合作;合作模式   一、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现状   中部六省包括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6省,位于长江和黄河中游,处于全国腹心地区,全区土地面积为102.67万km2,占全国的11.7%,总人口3.63亿人,占全国的28.1%。该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基础也较雄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006年3月,中部六省旅游协作年会签署了《中部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加强全面合作,实现市场共建、客源互动、协作共赢的战略合作目标;二是建立决策协调机制,加强6省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三是建立市场联动开发机制,共建区域旅游品牌;四是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消除行政壁垒和人为障碍,逐步打造无障碍旅游区。   2007年3月,湖北省旅游局对外宣布,与中部其他5省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山水、宗教、三国文化、红色等4个旅游精品品牌。   2009年4月,第四届中部博览会上,中部六省签署旅游合作协定,拓宽区域旅游合作领域,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打通“绿色通道”,推出旅游“一票通”。   2010年9月,中部地区与港澳台在旅游合作发展论上坛签署了《中部六省旅游协会与港澳台旅游组织提升旅游品质合作协议》,以“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为平台,举行中部地区与港澳台旅游合作联席会议,是中部六省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旅游业界交流、推进旅游经济发展所搭建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1、基本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得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按亚当,斯密的观点,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就提高了生产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分工,区域分工亦称劳动地域分工或地理分工,是社会分工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从单个区域的角度看,区域分工表现为区域生产专业化,几个地区专门生产某种商品,或某一类商品,甚至是商品的某一部分。它实际上是生产力“趋优分布”规律下,人们为获得各种区域利益而出现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选择过程。另一方面,区域分工还必须通过区际交换来实现其专业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和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需求,从而扩大区域的生产能力,增进区域利益。   区域分工的经济性。区域分工的经济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区域分工是各地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条件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增加区域经济福利;第二,区域分工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主业化生产是区域分工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区域规模的扩大合同中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同行业的地理集中,有助于促进区域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企业间相互合作和竞争,从而形成较大的规模。第三,区域分工有助于范围经济的形成。区域分工的细化将不断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企业,这些具有前后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结构在空间上集聚,有利于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   区域分工的外部性。区域分工的外部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区域分工带来整体功能效应。这种总体协作效应发挥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区域专业化生产水平,使分散的局部地区优势转化为叠加的综合经济优势,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第二,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在分工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区位因素在空间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带动周围区域相关活动的发展。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区际自由流动。要素的空间流动具有明显的增值倾向,对区域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素流动是区域间实现分工利益的基础和动力。分工格局形成后,又会使要素流动在空间经济方面所具有“放大效应”得到更好的发挥。第四,在区域分工中,由于每个区域选择行为决策的依据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因此,总存在着区域间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不一致,这种外部性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安排,就存在着区域之间利益矛盾以及区域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2、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旅游业的要素主要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者,这些要素的空间差异是极其普遍和客观的。旅游资源从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角度来说其空间差异是绝对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含有自身独特的个性,而且极具垄断性,没有两处一模一样的旅游资源。有资源的特色和差异性是旅游资源的生命,是世界各地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