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认知形成阶段看有效提问“着力点”.docVIP

从数学认知形成阶段看有效提问“着力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数学认知形成阶段看有效提问“着力点”

从数学认知形成阶段看有效提问“着力点”   当前,有效教学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它牵涉到诸多因素,其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是一个重要方面。“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导航仪。为了提高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要深入研究学生数学认识发生和形成的规律,要在学生学习数学各阶段的“最近发展区”里进行提问,使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从学生数学认知形成的过程看,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中心任务,教师要摸透各阶段认知形成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捕捉提问的“着力点”。   一、入门感知阶段――突出提问的“激趣?铺垫”   在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的阶段,即教学的导入环节,学生的认知任务是唤醒旧有的知识储备,引发认识新知的兴趣,在新旧知识中寻找连接点,以便能顺利地踏进探索新知的大门。根据这一特点,在该阶段数学教师的提问要在“激趣”“铺垫”上多着力,可运用一些铺垫性提问、激趣性提问、设疑式提问,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对数学新知展开初步思考,进而引领学生进入感知性学习。   例如,在进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课件进行新课导入:秘密实验室的门牌号是“123456789”,然后问学生: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只有回答正确了才能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并且只有一次选择机会。由于受“被2、5整除数的特征”影响,多数学生都选择了门上“是”这个按纽(因为个位上的“9”能被3整除),结果门上显示:“一把大‘×’――对不起,你答错了不能进入实验室”。学生顿时愕然了,教师及时追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只能看个位吗?它到底和什么有关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学生想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本质特征”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了。又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出示“28.8÷12”,进行铺垫性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怎样计算的?接着过渡到“2.88÷1.2”问学生:这道题和前面那道题有什么不同?怎样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除法来计算呢?该教师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提出了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闸门被充分打开了。   二、理解内化阶段――凸显提问的“感悟?发现”   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感知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理解内化新知的活动。在这一阶段,数学教师的提问要起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本质特征的作用。在所提问题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对现有材料展开观察、思考、想象等活动,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发现本质性规律,从而将新知识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该阶段的提问可以用设问题组的形式呈现,设计问题提纲时力争做到:要能引起学生对内在本质展开积极思考;要具有引领学生探索发现的操作性;所提问题要有适当的难易度;整个设问题组要紧紧围绕重难点来展开。   例如,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当学生通过初步感知,知道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后,接下去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活动。首先问学生: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你想探究什么问题?学生:我想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是不是确定的?教师让学生去测量锐角、直角、钝角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学生发现都在180°左右(教师告诉学生测量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教师接着提问:测试结果显示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你还能用其他办法加以证明吗?出示一些设问提纲和学习材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验证性探索活动:将三角形(三种类型)的三个内角剪(撕)下拼在一起会是一个什么角?总和是多少度?长方形四个直角的和是多少度?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锐角或钝角三角形吗?推算一下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感悟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固定的数180°,并且理解了为什么是180°的道理,在发现性建构活动中有效内化了新知。   三、巩固应用阶段――强调提问的“深化?拓展”   当学生对数学新知基本理解之后,要安排一些练习进行巩固应用。这一阶段,不仅要使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进行初步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拓展性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化认识、思维再创造再发展的机会。因此,该阶段教师提问的着力点要放在充分挖掘习题的使用价值上,运用步步追问的形式,将一道题目用足、用透、用活,以点带面,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训练效果。   例如,“分数的混合运算”一节,在巩固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5÷2/5+5÷3/5。学生解题后汇报时,教师发现有一个同学是这样解的:5÷2/5+5÷3/5=5÷(2/5+3/5)=5÷1=5。这一信息引起了教师的关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