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析思想品德课上『不撒谎』教育
例析思想品德课上『不撒谎』教育
在2009年9月7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说:“我母亲是位极平常的中国老式妇女,她对我们最早最早的教育就是三个字――‘不撒谎’。”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应该把引导学生“不撒谎”作为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一)课堂上公然存在的“撒谎”现象
从语词本身的含义来说,“撒谎”是指有意说不真实的话。撒谎现象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存在。
【案例1】所说的与所想的不一致
在《生活需要宽容友善》(苏人版思品教材七年级上第62页)一课中,教材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下了一场大雪,路上结了冰,很滑,小季同学正走在上学的路上。他远远看见前面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摔倒在地上,好长时间也没有爬起来。小季心想这个人可能摔伤了。但他走近一看,此人是大猛,他暗暗高兴,心想活该。原来大猛在校表现不好,曾欺负过小季。但看到大猛痛苦的样子,小季犹豫了……”在教学时,老师利用这一情境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季,该不该帮他?”小组讨论时,学生甲说:“如果是我,就上去狠狠踹他一脚!”学生乙说:“等会儿回答时不能这样说吧?”全班交流时,老师让学生甲发言,他站起来头头是道地说:“我会抛弃前嫌,热心地对他伸出援手。”他的回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案例2】所说的与所做的不一致
在教学“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苏人版思品教材七年级下第81页)时,老师问学生:“红灯亮了,你会怎么做呢?”学生齐声回答:“停下来!”但事实上,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闯红灯的大有人在。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回答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自己的实际行为并不一致,这就是一种撒谎现象。仔细观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撒谎并不是个别现象。对思想品德课上学生撒谎现象加以归纳,可以得到如下几个特征。
1.将“正确的话”与“真话”混为一谈
在思想品德课上,“正确的话”是指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话。“真话”则是指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从教学目标上看,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话,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而从教学过程上看,我们要学生说的,却不能仅仅是正确的话,更多的时候则是真实的话,因为只有听到学生真实的话,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医生要病人回答的,不是病人对病本身的正确认识,而是对病情的真实描述。但事实上,一些教师往往意识不到二者之间的区别,当学生的回答与教材一致或与自己想法一致时,就给予大力表扬。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也就乐于说正确的话而不愿意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了。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甲说“我会抛弃前嫌,热心地对他伸出援手”是正确的话,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齐声回答遇见红灯“停下来”也是正确的话,而不是自己真实的做法。
2.一般出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
思想品德课程分类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领域。学生一般不会在能力、知识领域撒谎。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个人的道德品质有着密切联系,学生担心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的个人形象,有时就不愿说真心话。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是人的共性。设想一下,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学生回答说“我不愿意伸出援手去帮助那个曾经伤害过我的人”“遇到红灯时,我有时会闯过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会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会受到同学的耻笑和瞧不起,大家会认为这个人的素质太差了。
3.具有较高的隐蔽性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撒谎时,往往伴随着脸红、目光游移、言语不畅等外显特征,别人容易根据这些特征判断其是否撒谎。而在课堂上,一方面,学生紧张的不是自己是否说了真话,而是紧张自己的回答是否与教材或老师观点相一致,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撒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外显特征;另一方面,教师不可能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难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或在生活中的实际做法,所以也难以判断学生是否说了真实的话。因此,课堂上学生撒谎一般难以被发觉,具有较高的隐蔽性。
(二)课堂上学生“撒谎”带来的危害
1.扭曲学生的人格
学习既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人格逐渐健全的过程。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撒谎不仅不会受到批评,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可以心里想一套,嘴上说一套;上课时说一套,行动时做一套。这样便会把说假话看成如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正常,做到撒谎时“脸不红、心不跳”,形成表里不一的双重人格。
2.弱化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从教学方法上看,思想品德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果我们连学生的真实想法、做法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谈什么教学呢?只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将一些道理灌输给学生,这样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