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人物报道同质化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克服人物报道同质化问题

克服人物报道同质化问题   人是世界上最为能动的社会群体,作为个体,与周围的人和事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总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所以很难说用什么固定的模式去采写表现。也正是有了这种差异性,能让我们分辨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性,克服千人一面的同质化思维,进而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和思索。但在实际写作中,由于采访不深入,或者先入为主、或者想当然,结果使人物报道出现了“似曾相识”的雷同化现象,体现不出个性,也树立不起应有的典型。如何克服人物报道的同质化现象,笔者认为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个性彰显特质主题和人物的非彼性   个性蕴涵于细节,个性树起鲜明形象。人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由一个个片段组成。表现新闻人物不是写小说,它一方面受篇幅限制,另一方面需要选择真实的事件来树立起鲜明形象。因???要选择有情节的事件。情节是事件发展过程的片段。采写人物情节,要抓细节、抓个性,寻找把握被采写人物的独特之处。不仅要搞清他做什么、怎样做,更要探究他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探究的过程也是提炼特质主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了解大量具体事实的基础上,发现其最有价值的地方并加以表现。个性化的情节表现个性化的人物,个性化的人物又表现特质主题。由此可见,这种独特个性也是文章最终能否树起一个典型、突出一个鲜明主题的关键。汝阳电视台创作的《心愿》就是一个例子。作品《心愿》的主人公狄永志几十年矢志不渝种树护林,发誓要种完37万棵树,中间有很多感人的细节:克服独自一人的孤独、战胜自身伤痛的困扰、顶住家人亲戚的不解、年复一年种绿了一个个山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作为一名志愿军退伍战士,他要完成一个埋在心中的独特的心愿,为每一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栽上一棵树,树起一棵棵长青不老的“丰碑”。《心愿》揭示的主题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战友之情。然而,最初作者是要把这些素材作为绿化或环保题材去做,如果那样,就不免流于普通化、表面化了,当然也就谈不上特质主题和人物的非彼性,更揭示不了狄永志为什么能坚持几十年种树且要种37万棵树的行为的原因和心思。   报道的精彩来自于采访的深入细致。最能表现一个人个性特点的,往往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件用具等。譬如《心愿》中,狄永志晚上常提的一盏马灯,那是他晚间照明的工具,也是震慑坏人的警示标记,还是家人知晓老狄平安的信号;狄永志累的时候,随口哼唱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他几十年不改的曲调和军人本色。   二、角度透视最美环节和人物的思想性   抓角度就是选择站在什么点和面上去看人物,抓好角度可以克服写人物的千篇一律。“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视觉效果也是不同的。另外,具有社会性的人,总是要和外部发生联系,工作中的、生活中的,同事间的、朋友间的、家庭成员间的,经济方面的、政治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等等。对人物外部联系了解越多、越具体,就越容易发现人物最美环节的角度。找到了“最美”角度,就找到了人物的闪光点,从而更易写出点睛之笔。报道中的点睛之笔,其实就是在采访中采访者认真观察、了解以及思考的结果。   江西省铅山县陈坊乡邮政所邮递员罗细英工作15年来,行程20多万公里,踏破了60多双运动鞋,累计投送报刊60多万份,投送信件、汇款、包裹等近30万件,从未发生过报刊和信件积压、丢失和延误。她的事迹感动着人们,也感动着媒体记者。看看以下栏目、网站的报道标题:   【草根故事】:一个人的邮递路   【身边的感动】翻越深山传真情――“山乡鸿雁”罗细英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7月26日报道】:行程已达12.4万英里的中国“超级女邮递员”   从上面的标题,不难看出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把视角聚焦到了数字和艰辛邮路上。罗细英从1996年5月进入邮电系统,两条山间的邮路一走就是15年。一条是自行车邮路,往返约70公里;另一条是步班邮路,往返约40公里。罗细英一天走一个邮路。光步班就要翻30多道山岭,涉20多道湾。一年365天,有184天行走在邮路上。单单罗列这些数字,就会让人震撼。可是,以上媒体对同一题材的报道又各有侧重:【草根故事】侧重于一个人“孤单”的演绎上;【身边的感动】则侧重于“真情”的坚持;而【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则把“行程”的长度作为“超级”的支撑。通过以上不同角度的报道,反映出了罗细英的敬业、执著、坚持和特有的韧性,透视出的是底层人物的人性之美。   三、个性化的语言、举止排除同质化言行   言为心声,思想支配行动。写好人物,就要抓住个性化的言语和动作。有些人在采访中不注意观察人物的特征动作、个性化语言,采用习惯的一般化写作。譬如在叙述、描写中,用别人常用的词语,如“他接着说”、“他兴奋地说”、“他高兴地说”等,这些词语用在谁身上都可以,根本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