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理论微博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共领域理论微博应用

公共领域理论微博应用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信息技术取得井喷式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态和生活方式的变革,web2.0时代,用户的交互性得到尊重,围观与参与的意识越发强烈。作为web2.0时代的领军产品,微博为大众提供了针砭时弊的互动空间,公共性话题尤其能获得一呼百应的意见表达,无数个小诉求,在微博中碰撞融合,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在互联网的匿名特性中获得准入平等。迅速勃兴的微博为推动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某种可能。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主要观点      公共领域概念最早由德国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在其著作《人类条件》中提出,后由法兰克福学派学者于尔根?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将其概念化。根据哈贝马斯的观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独立空间,该空间介于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在这个空间里,具有理性批判意识的公民不受权力机构干预,可以就公共事务展开自由辩论和公开批判,形成公共舆论。沙龙、咖啡馆、宴会等成为促成公众讨论的场所。这种社会交往的前提不是社会地位的平等,只是鉴于“单纯作为人的平等”的精神,原则上对所有公民开放。而当公民讨论的话题涉及国家政治活动时,可以说该公共领域具有了政治功能,而区别于其前身文学公共领域。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呈现融合的迹象,社会领域与内心(家庭)领域两极分化,致力于文化批判的公众转向文化消费,原来的公共领域趋于瓦解,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发生转型。另一方面,商业化促使广告宣传侵袭公共领域,传媒的民主功能在国家和私人利益的共同作用下弱化,公共舆论沾染了操控的痕迹,这让哈贝马斯颇为失望,“公共性的功能已经从一种(源自公众的)批判原则转变成一种(源自展示机制,如权力机关、组织特别是政党的)被操纵的整合原则”。概括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催生了公共领域,最终又瓦解了公共领域。      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能      从微博多元化的话题诉求以及技术平台的准入优势入手,可以说,微博重新燃起了人们对公共领域的希望。虽然??共领域理论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其公共性、平等参与、协商民主等概念在当代中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就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参与内容、传媒角色几个因素,笔者比较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与微博公共领域,探究在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   原则上对所有公民开放、理性讨论形成公共舆论以及话题的批判性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三个要素,从下表可以看出,在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方面,微博公共领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哈贝马斯“有教养的阶层”说法,在学界是饱受质疑的,约翰?汤伯森批评其公共领域是对平民公共领域的忽视,并且具有男性化的特征。而微博除了是否能连接上网这一基本门槛,对参与者的身份、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均无要求。并且手机、计算机都可以上传微博内容,用户具有极大的覆盖面。   此外,从参与讨论的话题来看,微博既承袭了传统的文艺、政治话题,也延伸出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在微博中,批判性与娱乐性同时存在,语义生态更加包容开放。另外,微博中的每个人都是一家“自媒体”,可以发布具有独立判断的话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在此有所削弱,比起传统的监督、宣传功能,微博中的媒体和普通网民一样,都是参与者,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我可以围观你的现成观点,但我有搜集第一手信息的自由。可以说,微博具有成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但同时又延伸了传统的公共领域概念。      我国构建微博公共领域的问题      不过,我国具有特殊的社会环境及传播体制,由此引发了在微博中构建我国公共领域的话题,笔者认为还需要弄清以下几点。   1.关于私人话题与公共话题   公共领域私人化和私人领域公开化是目前学界对我国公共领域发展的主要质疑之一。在微博中,公共话题与私人话题的界限往往被打破,不可否认,涉及社会重大事件的话题往往能产生全民式的回应。例如2010年世界杯期间,黄健翔在新浪微博上围绕世界杯节目开展微博抽奖活动,该微博最终被16345次原文转发,并收到74319条评论。   然而,作为网络媒介,微博本身就同时兼具“公”和“私”性,作为信息发布系统,微博博主拥有决定发布内容的完全自主性,微博中的私信、收藏等功能也为博主私人隐私服务。当然,新浪微博不乏加V的实名制微博,凭借公共影响力,这类微博吸引了可观的关注量,也就意味着其集纳话题、汇聚舆论的能力略显优势,相比起普通网友的微博,这类微博更具公共性与公开性,成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更大。   现实的情况是,普通微博博主会通过自身发布具有渲染力的公共话题,或者在热门微博发表另类言论,来提升影响力。实名制微博博主也会无意识地将私人话题与网友交流,晒行程、晒情感,公共话题被私人利用,私人话题用来公开炒作。两者的混乱,成为微博推动公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