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太平鼓舞溯源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州地区太平鼓舞溯源初探

兰州地区太平鼓舞溯源初探      摘要:兰州地区太平鼓舞,由于其所在区域所具备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形成了其浑厚、雄壮、朴实的艺术表现风格。本文将三种兰州太平鼓舞的溯源说与太平鼓舞的动作分析相结合,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与研究,旨在让人们对于兰州地区太平鼓舞的起源问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的认识。   关键词:太平鼓舞;溯源;军事文化;农耕文化   中图分类号:J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18-02   一、兰州地区太平鼓舞的溯源说   目前兰州地区太平鼓舞的溯源问题广为流传的有三种说法:一是徐达攻王保保城之说;是源于曹燕柳老先生提出的“讶鼓”说;三是源于农耕文化中的祈雨祛疫一说。   (一)源于徐达将军攻王堡堡城的传说。明朝大将军徐达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西征,在收复了兰州城以及周边多地之后,却怎么也攻不下位于黄河以北由元军驻扎的王保保城。就在春节期间,有人给徐达将军献上一计,让全体官兵乔装成社火队以庆祝节日之由混进城,官兵们的兵器就藏于用作社火表演的鼓中,等化了妆的明军一入城便里应外合的一举将王保保城顺利攻下。这一传说并没有历史资料可以考证,仅仅为民间百姓口口相传至今,有趣的是,这一传说与远在欧洲的特洛伊战争攻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不追溯哪一个传说先于另一个,单就这两个传说所反映出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对古代战争的渲染方式就能够反映出一个问题,即此传说流传的地方必定是军事重地或要塞。因而有着浓厚的军事文化气息。   (二)源于曹燕柳老先生的“讶鼓”说。说又将太平鼓的历史向前推送的400年,即由北宋著名的大将军王韶所创。王韶,字子醇,生于江西德安。宋神宗熙宁五年,王韶多次向神宗献妙策、立豪言、明志气。并且收复了由吐蕃驻守的多处地域,得到了神宗以及王安石的赏识与支持。宋代彭乘《续墨客挥犀?教军士为讶鼓》记载:“王子醇初平熙河,边陲宁静,讲武之暇,因教军士为讶鼓戏,数年间遂盛行于世,举动舞按之节与优人之词,皆子醇所制也。”另有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崇宁大观以来,内外街市鼓笛板拍名曰打断。至致和初,有旨立赏钱百五千,若用鼓板改作蕃曲子并著蕃服之类,并禁止,友赏。其后民间不废鼓板之戏,第改名太平鼓。”   (三)起源于农耕文化中的祈雨祛疫一说。鼓舞开辟了农耕文化之先河,已是人尽皆知的一个重要事实,但我们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首先,我们知道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的到来,也将人们带进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文化中,农业耕作在科技尚且发达的今天都受气候等因素的左右,如目前我国的西南干旱等问题。这说明自古至今农业耕作都是一项靠天吃饭的行业。百姓也只能通过祭祀等方式来乞求雨水富足,病虫害少,进而庄家能有个好收成。也许最初那些进行农业耕作的先民们首先找到了下雨时必先响雷的规律,进而发现将兽皮蒙在陶罐上敲击皮面的声音与雷声极为相似。于是就有了在祈雨时要击鼓舞蹈的鼓舞的最初雏形。其次还有祛疫一说,即将病虫害等不好的事物,即民间所称的“脏东西”,用震天的鼓声赶走吓跑。   二、三种溯源说之比较分析   将以上三种不同的太平鼓舞源流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与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兰州太平鼓的溯源问题必然与两个元素有关,一是军事文化,一是农耕文化。下面我们就这两点做一简要分析:   (一)军事说:众所周知,兰州及周边地区从古至今一直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聚集区的交汇地,各个朝代都会有少数民族部落因为财富掠夺或是向中央集权挑衅而发起的战争。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各中央集权所看重的军事要塞,历朝历代都会有大将带兵驻扎、攻城于此地,于是自古在兰州及周边各地区所发生的知名战役也就不胜枚举。因而此地的地方文化中包含有浓重的军事文化色彩亦是毋庸置疑的。以下从宋辽、明、清三个朝代的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兰州及周边地区自宋朝以来的各种划分状态:   1、宋朝:在宋辽时期兰州地区地处北宋、西夏、吐蕃诸部的交界处,有宋一朝,借鉴之前五代十国兵伐混战的前车之鉴,一直采取着重文轻武的治国之道,因而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发展是极其的繁荣昌盛。但在军事方面却反受其害,由于军事事业发展的滞后,导致塞外少数民族部落对北宋经常性的发起了大规模以及长时间的掠夺战争。因而位于北宋与西夏、吐蕃交界处的兰州地区就成了战事连连的军事要地。宋军队在此抵御少数名族的入侵,而西夏与吐蕃等少数民族军队又时常对其进行攻打、掠夺。因而此时军事事业就成了百姓们除生产生活以外的又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军事文化便逐渐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亦是不足为奇了。   2、明朝:在明朝时期兰州地区正好位于明与鞑靼、瓦剌之间,鞑靼与瓦剌都为元军被攻破后的残余势力,均属蒙古族范畴。明军于洪武元年占领了大都(今北京),元朝随即宣告灭亡。元军残余势力随着明军的不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