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匿名消息来源实验研究与思考
关于匿名消息来源实验研究与思考
匿名消息来源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提供重要信息,也可能产生假新闻。为此,西方主流媒体对使用匿名消息来源都颇为忌讳,制订严格的操作规范,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匿名消息来源。近年来,我国研究者也多次介绍国外媒体的相关规定,以启示国内媒体慎重使用匿名消息来源,但是国内有些媒体滥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情况还是相当严重。
一些媒体滥用匿名消息来源情况严重
2005年3月,中宣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该规定强调: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其中特别提出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杜绝虚假不实报道。
但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媒体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情况越来越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许向东以《新闻记者》杂志7年来评选的“十大假新闻”为样本,研究假新闻中消息来源使用不当的类型及操作手法,得出结论:在7年内,“匿名消息来源”从少到多,2006年达到顶峰,这种手法因其“隐蔽性”较受造假者的欢迎。????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保证受众的知情权、传播权,加强舆论监督等原因,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为了避免匿名消息来源的局限性,国际新闻界有一些通行的原则:
其一,如果新闻价值重大,匿名消息不可避免,媒体应该说明理由。这可以帮助受众分析匿名消息的真实性,以及消息源的利益背景。
其二,对于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媒体应该有具体明确的操作规范。
其三,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时,应多方求证。多方求证就是不轻易相信“片面之词”和“一家之言”,其具体要求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寻找更多的信源,让事实的信息更加立体,逼近事实真相;(2)注意平衡原则,如果存在利益相对方,要找到当事人采访。????
而国内一些媒体在消息来源使用上缺乏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曾有研究者对2003年8月22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闻版面中所使用的匿名消息来源进行了统计,三报在当天全部新闻报道中总共使用246个匿名消息来源,在这些匿名来源中,明确提出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息来源仅有5个,因调查性报道保护消息来源故意隐匿姓名而以“知情人”指代的仅有1个,其他匿名来源均没有交代使用原因。????
关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实验研究
笔者近期在所在单位采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消息来源与媒介素养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按照拉斯维尔模式,传播的5要素分别是:传者、内容、渠道、受者和效果。本研究首先控制了内容,即通过材料评定,编制了在新闻价值上没有显著差异的新闻给被试阅读;其次,本研究采用Eprime软件编程,用电脑将实验材料呈现给被试,即控制了传播渠道;第三,本研究以记忆效果为指标来检测传播效果,因为记忆是传播效果产生的基础,传统实验心理学中对记忆的研究积累了很多方法,但在国内还没有研究者采用这些方法在传播效果领域开展过研究;第四,本研究在传者方面,重点考察的是消息来源的差异对受者接受新闻产生的影响;第五,本研究选取的被试者,即受者,全是湛江师范学院的本科生,人口学因素的差异如年龄、性别等对记忆效果影响不大,而是在媒介素养上,从专业背景方面,将受众区分为高低两个水平,新闻专业(基本是大三的学生),代表媒介素养高的水平,其他各专业(体育、艺术、法政、教育、数学、生物、中文、计算机等),代表媒介素养低的水平。
实验过程:
湛江师范学院本科生48名,其中新闻专业学生24名,非新闻专业学生24名,裸视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无阅读障碍,自愿参与。
要求参与者在电脑上阅读24条新闻,所有阅读的新闻内容是一致的,变化的只是消息来源,一个版本是确切消息来源的,一个版本是匿名消息来源的,例如:
1.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2.据说,中国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被试者阅读其中一个版本后,电脑会呈现一个词语,要求被试者判断这个词语是否在新闻中出现过。被试者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可以反映其对新闻内容的记忆水平,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传播效果。采用2×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如表1、2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
第一,消息来源的可靠程度对新闻的传播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确切消息来源的新闻传播效果要显著好于匿名消息来源的新闻传播效果,这个结论和20世纪50年代耶鲁大学心理学教师卡尔?霍夫兰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