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民俗在新世纪境遇和选择.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民俗在新世纪境遇和选择

农业民俗在新世纪境遇和选择    [摘要]农业民俗是我国历史时期长期积淀的宝贵遗产,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缩影。但在新时期,农业民俗的生存境遇却令人堪忧,很多宝贵的民俗事项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对民俗事项的保护与传承成了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环县道情皮影为例,就如何保护与传承农业民俗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民俗;环县道情皮影;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4-0040-03       我国有着悠久而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的历史,至今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大量民俗事项还是农业文明的产物。随着社会向工业和信息化社会的转型,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及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业民俗的处境十分尴尬。总的感觉是,既在濒危之中却又十分强大。濒危指不少民俗事项正在无可挽回地消失;强大指农业民俗在国民,特别是老一代民众心中依然是那么神圣,尤其是其所代表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精神传统并不随着民俗事项的消失而消失,而是作为民族的文化元素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血脉中。    民俗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成为民俗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其中有生存的需要,也有娱乐的需要。其最初的产生总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如通过仪式祈求神灵和祖先的护佑、祈福消灾等,后来渐次演变成了民间信仰。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民俗事项所承载的民间信仰功能的衰退是必然的。然而,衰退不等于就是要彻底抛弃。事实上,农业民俗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遗产,成为民族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民族文化构成的重要元素。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会愚蠢到和历史彻底告别,彻底告别无异于斩断了自己的存在之根。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沉痛教训的。但要原封不动地完全保留也是不现实的,民俗的变迁是历史的规律,何况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我想,谁也不愿不坐汽车、火车而去坐轿子赶路(也没有轿子可乘),女人们也不会再欣赏三寸金莲而回到缠足的老路上去。正是这样,随着社会的进步,一部分民俗事项的社会功能会自然消失,其衰退乃至消亡是必然的,其中一部分民俗事项必然要成为历史的活化石,如巫歌、缠足、祈雨、祭虫、人牺、叫魂,以及刀耕火种、大木划水等落后的生产习俗、交通习俗等。还有一部分民俗事项会永久地传承下去,如岁时节庆、饮食服饰、精神信仰及一些人生礼仪和民间文艺、民间工艺习俗等。还有一些民俗事项会在历史的选择中保留发展有价值的部分,成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重新焕发生命力的民俗文化。如缠足的劣俗被历史埋葬了,而绣花鞋的民间刺绣艺术却将传承下去;“羊皮筏子赛军舰”不再是兰州至包头段黄河水面的航运景观,但体验一下坐羊皮筏子的感觉,却成了黄河铁桥下旅游文化的一抹亮色。    据此,我们可以把传统农业民俗区分为这么几类:彻底消失的,部分消失的,继续生长的,转化生存的。    大体上说,与现实社会、人生关系越密切的,生存状态就越好一些;与当下社会和人生已经没有太大关联,甚至已经完全没有关联的,其生存状态就差,呈现出急剧衰落的趋势,有些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    一、环县道情皮影生存现状    对于农业民俗的境遇,笔者以环县道情皮影为例做些分析。    环县皮影产生于明清时期,它以独特的唱腔和表演独树一帜,20世纪50年代就曾经参加全国文艺汇演,三次进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新时期以来又成功出访欧洲多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是第一批进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的项目,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重视。而在当地的生存景况却并不容乐观。环县隶属甘肃省庆阳市,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环县属于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山城堡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是当年陕甘边政府所在地。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长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过去,极度贫困中的人们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因此,环县道情皮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其作用主要是娱神(唱神戏),演出和酬神祈福仪式结合在一起,在酬神祈福的同时也发挥着娱人的功能。在旧时期,由于像环县这类边远山区的农村基本没什么文艺活动,农民们长年难得看上几场电影和戏剧,皮影的娱人功能在20世纪50~80年代得到了加强。那个年代,皮影是最受环县当地百姓欢迎的文艺形式,人们戏称皮影为“一驴驮”、“满窑吼”。特别是到了冬季农闲时节,许多村社都要过“冬牛王节”,“冬牛王节”上更是皮影艺人大显身手之时。但现在就不是这样了,大多家庭都有了电视,电脑也不再是稀罕之物,许多年轻人进城打工,见的也多了。所以,皮影表演就不再那么受欢迎了。许多年轻人不喜欢看,更不愿做传承人。环县地广人稀,现在偏远乡村的生活环境依然艰苦,许多村子都有神庙。据了解,皮影戏班的活动主要还是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