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和实践为了幸福德育.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努力探索和实践为了幸福德育

努力探索和实践为了幸福德育   [摘要]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幸福的德育是一种真正适合每一个学生内在追求与发展的德育。探索和实践为了幸福的德育,需要对现行学校德育进行反思和整体设计。   [关键词]幸福;德育;反思;整体设计   [作者简介]程方平,中央教科所,研究员      幸福,是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和讨论的概念和话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者越来越明确的追求目标。大家之所以都在讨论和关注德育与幸福的话题,是渴望探究一种真正适合每一个学生内在追求与发展的德育之路。什么样的德育可以引领和帮助学生通向幸福?在我看来,首先是要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内在需求,即要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好地“因材施教”,而不是幻想对受教育者而言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性格、身体、心理、家庭背景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学校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道德方面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一个模式。其次,各项德育工作都要入心,即教师或家长所进行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内心追求的幸福目标,并与之相切合。作为学校、教师和家长而言,我们所讲的道理首先要能说服自己,然后才会让学生们觉得可信,我们所引导的幸福目标才会让学生有真实感受。就为了幸福的德育话题,我想谈几点不成熟、不系统的看法,与教育界同行交流。   一、现行的德育需要反思   传统德育是丰富而多层次的,不但强调道德的实践和学习,而且还注重对德育的反思,所以不应轻易地否定传统德育的价值。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的出现虽对提高教育效率很有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这种机械化、大规模的培养模式往往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不够。这些年不少人都感受到,我们的现代教育就像制砖机一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统一的模式。舆论对教育的批评也不仅是停留在智育层面,在德育方面看到的问题更多更深入。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教育应把学生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而非与物交流。其实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把德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只是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我们应挖掘传统德育中成功的经验与做法,挖掘适合国人、适合本土的传统,并使之成为今天的德育??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提到我们国家德育的现状,有几个方面的关系问题特别值得关注:   1.大德和小德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德育中值得学习的地方首先是注重德育的层次,讲求从低到高。《大学》中提到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对德育层次的明确描述。而我们的学校德育,一开始就讲共产主义大道理,到了大学阶段才讲基本的行为规范,这样的德育层次是混乱的,势必也会影响德育效果。   2.说教和体验的关系问题。现实的德育往往说教多于体验。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政治考试会把答题写得天花乱坠,但内心却缺少道德的认同与体验。在我看来,美好的道德应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且应受到鼓励,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有了德育的素养,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帮助。   3.身教和言教的关系问题。作为教师、家长和社会,言教往往多于身教,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对成人的道德说教产生抵触和怀疑,德育的效果也会面临严峻的质疑和挑战。而注重身教的教师和家长,他们的德育工作会事半功倍,因为学生看在眼里的成人行为无疑是最好的教育。   4.言与行的关系问题。现在学生们都会说一些漂亮的、让家长、老师爱听的话,但在学校不愿做公益的事,在家连自己的袜子都不洗。教育者要充分地意识到,没有落实到行动的德育是蹩脚的,缺少实际体验的,也是很难入心的。   以上这些关系在德育中应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安排得当方能达到好的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写过一本名为《教育诗》的小说,叙述了教养院中的流浪青少年如何从不遵纪守法的乌合之众逐渐转变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其中有个情节至今令教育界感到困惑:校长最初在与这个问题群体对峙时,因极度气愤而打了学生头一个耳光,结果这个学生非但没有对打,还挡住了冲上来要打校长的问题学生。此后,这个学生发生了很大转变,并带领其他问题学生遵守学校的规范要求。这个故事在教育界一直被当做道育的公案,为什么校长打学生的错误行为还能产生积极和正向的效果。对此我的解读是:首先,被打的学生被校长的“过激”行为所震慑,而其他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触动其内心;其次,这个学生能感受到校长的真心与无奈的隐痛。这一巴掌出于真情使然的下意识,而非问题学生习以为常的倚强凌弱。可见,非常规的教育行为必然会引发非常规的教育效果。今天,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已能有充分的智慧和方法,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对待学生的问题,打人的现象已被公认为不符合教育的基本原则,甚至违背法律。但《教育诗》给我们的启示仍还有价值,即我们的德育工作要让学生感觉到真诚,要用最适宜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而不能完全按照书本,死板、僵化、不带情感、不注重学生内心感受地、消极地完成任务。只要教师和家长用真心和诚意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