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拒绝脚底以外新闻.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立拒绝脚底以外新闻

周立拒绝脚底以外新闻   她将小人物身上伟大的人格和朴素的情感带给广大读者,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她的新闻作品不完全是“写”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本期“传媒骄子”,介绍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重庆晚报首席记者周立的事迹。   《世界新闻报》因为窃听丑闻宣告停刊,引起全球媒体对于专业伦理、政媒关系的讨论。本期“茶座”,请看国内新闻业同行、专家的分析。   从本期开始,本刊连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俊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转型时期我国新闻失范要素研究”的部分项目成果,以助同仁更好地认识相关问题,以“自律求自由”。本期刊发《隐性采访应有的职业意识》。      她有很多身份――妈妈、女儿、孙女、朋友……   山城重庆的夏天很热。7月24日,在外采访一天后,重庆晚报记者周立刚回到家,突然接到偏远的的黔江区鹅池镇原学堂村小学老师何老师的电师:“……周记者啊,你给东艳打个电话嘛,她听你的。”   巧得很,放下电话,周立正准备给倪东艳打电话,就接到了倪东艳的电话:“周阿姨,最近热得很,你在外采访要注意身体哟,我和妈妈都很好……”   “东艳,你知道你现在的钱是怎么来的吗?”   “我知道,是好心人捐的。”   “那你该不该节约呢?你现在还小,手里有了钱,该自己拿着,还是该让村干部和老师帮你保管,帮你计划怎么用呢?”   “周阿姨,我错了,我知道你说的什么事了。我马上把钱交给老师。”   “那就乖,有什么事先和老师商量好么?或者直接给我打电话也行啊。”   “周阿姨,我,我可以叫你一声妈妈么?”   “当然可以,好孩子,我以前就说过啊。”   ……   这个倪东艳,是周立5年前采访过的一个小女孩,家住重庆市黔江区鹅池镇。   那时,小东艳才8岁,一年前父亲去世,只留下她和智障的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因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只能在地上爬,连自己口渴了都不知道喝水。   父亲去世后,家里的一切都落在倪东艳身上。每天,她除了上学,还要照顾神志不清的母亲。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因为欠电费,只能点煤油灯,而家里到处都漏雨,因为有几根木料撑着房屋才没有倒下。有好心人听说她的情况后,表示愿收养她,可倪东艳总是拒绝:“我要照顾妈妈,我不会丢下妈妈。”   倪东艳的坚强和她小小年纪所表现出的责任感经周立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引发了海外华人的关注。腾讯网还专门为小东艳开设了专题,几个月内,各界捐款近30万元。倪东艳母女也因周立的报道而被当地政府送到了福利院,有专人照顾。   此事经报道多年后还有人在捐款,但是是直接寄给倪东艳的。上面提到的那个电话就是小东艳的老师打来“求救”的――倪东艳不愿将这笔钱交给帮她保管捐款的村干部手中,而是自己拿来买了零食,老师觉得这样做不妥,又劝阻不了小东艳,就想请周立――小东艳最信任的“记者妈妈”来帮助做工作。   其实,像倪东艳这样,将周立当成自己亲人的采访对象有很多――打造6000多级“爱情天梯”的刘国江夫妇一直将周立看成自己的孙女;下井挖煤资助贫困生的山村教师刘念友将周立当成立自己最可信任的朋友之一;年过半百学声乐写歌祭女的乔献华一直将周立视为自己的女儿;大巴山高山部落的少女妈妈王可见一直称周立为“姐姐”……这些人、这些事,因为周立的报道而被无数人熟悉。      不是科班出身,一切缘于热爱   今年34岁的周立,是重庆晚报社区新闻部记者,从事新闻事业11年了,是“新闻故事”栏目的主力记者,她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重庆市宣传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两次获中国新闻奖,其新闻作品曾获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高度肯定……对一个基层都市报的记者来说,得到这些荣誉是幸运的,也是值得一生珍惜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周立并不是新闻科班出身,她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会计。1997年毕业后,她在银行上班,对于这份让很多人羡慕的职业,周立却并不喜欢。1999年,她辞掉了银行的工作,离开生活了22年的重庆主城,来到重庆一个县里当了一名县报记者:“当记者是我从小的梦想,当时想的只是能当一名记者,至于在哪儿工作,没考虑。”   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县里,周立第一次接触了新闻,很快上路了,成了报社的骨干。   一个偶然的机遇,2003年,周立进入了一心向往的重庆晚报,跑的是社区新闻。   在这里,周立接触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都市报和区县党报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我基本上是从头开始。”   可现实是残酷的,当最初进入重庆晚报的激情快被耗尽时,她仍然没上路,稿子要么被枪毙,要么发不大,她甚至想过放弃。   “这时,当时我们部门主任对我说了句话,让我坚持下来,一直坚持到现在。直到现在,主任这句话仍时时鞭策着我。”周立说,这句话就是:“既然这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