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生新闻“拐点”及价值.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民生新闻“拐点”及价值

城市民生新闻“拐点”及价值   4月初,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新读》栏目,追踪报道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小女孩被其父母狠心抛弃后被送到医院救治的情况。连续数日,观众从该栏目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躺在病床上的小女孩被特写的可怜的面容,听到她凄惨的呼号:“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我好痛,我要回家……”观众无不动容,纷纷到医院看望孩子并送钱送物……费尽周折,小女孩的父母被记者找到了,还被请到演播室,坐在主持人身边,声泪俱下,讲述自己为什么狠心抛弃病孩的缘由,并接受参与观众和主持人道德的谴责和审判。类似的民生新闻电视节目在当地的电视节目中天天上演着。   《成都全接触》、《新闻背景》、《今晚8:00》、《新闻新读》、《胖妹故事汇》、《新闻现场》、《真实人生》等四川本地的电视新闻节目,都是以城市民生生活为重头戏,从节目里,我们可以看到现场直播的种种场景:兄弟为争夺房产大打出手,不孝儿子当众殴打母亲,夫妇闹分居抓奸情,流浪妇女被莫名残害,车祸、怪事接二连三……更让人“刺激”的是电视上还出现现场目击镜头:因失恋跳楼自杀的男子抛物线般坠地,痛苦地翻滚、抽搐。不可否认,这些标注关注生动的新闻现场、快捷的第一时间、贴近平民的新闻视角的电视新闻节目,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原生态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曾掀起收视的热潮。特别是《成都全接触》曾以平民的视角,反映平民的生活,在当地电视台开创了民生新闻的新路,在新闻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并掀起成都电视新闻改革的热浪。起初,这些节目因其面对生活、贴近民众,切实帮老百姓解决了不少生活难题,外加互动性极强,比如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参与节目,可以现场发表评论,也可以提供新闻线索,并有机会获奖,改变了电视新闻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相较于传统的新闻节目,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热情与收视热诚,提高了电视台的收视率。但是,近年来,这些民生类的电视新闻节目渐显退潮之势,粗糙媚俗,观众的不满情绪很明显,收视率开始下降,似乎路子越走越窄并出现“拐点”。尽管新闻理论界也在热议这??现象和问题,纷纷开出良方,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很多民生新闻节目还是改观不大。和大多数品牌节目一样,民生节目在经历了萌芽、兴起、发展、蓬勃几个阶段后,进入了平稳生长的成熟期,怎样突破发展瓶颈,开拓上升空间成为此类节目的当务之急。   要拓展节目的上升空间,就必须要认识、了解、解决节目本身存在的问题。综观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媒体把民生新闻简单地等同于各类事故和街头巷尾的纠纷。一位成都市民看了一段时间成都某台热门民生新闻栏目后愤然疾书《救救孩子,请远离某某栏目》,文中写道:“所谓的百姓喉舌,反映的多是阴暗面的成都,尽管他以车祸、杀人放火、跳楼短见、邻里争斗被小市民所欢迎,但没有深度、没有眼光,无聊至极,的确可以满足小市民的好奇心理、视觉需要,但对大人旁边一起收视的孩子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天天看这垃圾节目,无助于孩子心灵中对社会美好的向往,无助于孩子的知识积累。”所言一针见血。有的民生节目热衷于悲惨人生的收集和再现,再加上自然主义式的播报,报道的社会负面内容一般没有下文,没有解决的方案,让人看后心情沉重,感到社会漆黑一片,缺乏安全感,还容易给人造成政府对这些不良现象也无力解决,甚至不管不问任其滋生的印象。问题之二是有些民生新闻的报道一味猎奇,迎合市民窥视欲望而失去了分寸,流于低俗甚至恶俗,格调低下,甚至新闻越位侵犯个人隐私权。我们看到民生栏目里出现这样的“新闻”:买枇杷分量不够,两妇女大吵一架;某醉酒女子当街发酒疯;两对男女因碰撞在商场门口厮打。还播出了《结发妻子深夜狙击“变心丈夫”》的新闻,说的是一位妻子怀疑其丈夫另结新欢,带着记者去其夫的新居前“狙击”。在事情尚未调查清楚之前,记者就跟随这位妇女来到其丈夫的新居前拍摄,对当事人是极大的不尊重。就算事情属实,这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媒体也应该避免公开报道。   据统计,一段时间,纠纷、车祸、诈骗、两性、暴力、交通事故等类型的负面新闻,占据了这些民生新闻报道内容的50%以上。受众的感官长期处于这种哭诉连连的画面中,心理健康必然蒙灰,进而对此类节目失去新鲜感与兴趣。同时,媒介所营造的所谓客观真实,也会催生受众对社会产生抵触、不安的情绪,他们会认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琐屑与无奈,充满伤心与烦恼。这无疑会降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鉴赏力,甚至失去对社会的信任,然后再不会去主动接近这类新闻节目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曾经在成都地区收视率排名前三名的某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开始急剧下降,以前每天三四百个的热线电话开始安静下来,周收视率从平均8%左右降到了现在的2%左右。节目收视率的下降有种种因素,但民生新闻在内容上停留在表面,深度不够,底蕴不足,品位低下,使节目失去了来自新闻本身内在力量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