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歌鲁南五大调繁盛文化阐释.docVIP

山东民歌鲁南五大调繁盛文化阐释.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民歌鲁南五大调繁盛文化阐释

山东民歌鲁南五大调繁盛文化阐释   摘 要:清末民初之际,大型民歌套曲鲁南五大调盛行于郯城、日照等地。它属于明清俗曲范畴,其流传和兴盛是鲁南市井文化的写照。文章从音、地、人三个方面,对鲁南五大调的繁盛进行了阐释,揭示这一艺术品种由盛到衰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音乐艺术;中国传统文化;鲁南五大调;繁盛;文化阐释;民歌;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A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upon the Prosperity of Five Tones in South Shandong   LIU Q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鲁南五大调是山东民歌的一种,指的是在清末民初年间广泛流传于山东南部的郯城、日照等地的五种曲调,名称分别是:【满江红】、【淮调】、【玲玲调】、【大调】和【大寄生草】;其唱词雅致、曲调委婉,被当地人称为“雅词”、“细曲”。20世纪中叶,音乐工作者们将这五种曲调命名为“鲁南五大调”。2008年,鲁南五大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国家与当地政府的重视与保护。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鲁南五大调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鲁南五大调〈四盼〉初探》、《鲁南五大调的演唱风格与音乐特征研究》、《鲁南五大调的音乐特征研究》、《鲁南〈郯马调〉的历史及现状考》等数十篇文章,以及拙文《鲁南五大调的传承与保护》、《鲁南五大调考源》、《鲁南五大调的流变》。但以上研究成果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鲁南五大调的音乐本体以及对鲁南五大调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而对其流布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关注较少,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阐释鲁南五大调的形式。中国传统音乐皆生成于某一地区特定的文化土壤之中,它的形成、发展、演变及衰微,同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生产方式等外部因素息息相关。除此之外,“人”的因素――诸如人口流动情况、人的心理特征等方面也会极大地影响音乐的传播。所以,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包括音乐本体,还包括生成这种音乐的文化环境以及音乐创作中的主体因素。   笔者通过近十余年来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发现,鲁南五大调原本是一个外来品种,其中的【满江红】、【淮调】以及【大调】均来自于江苏的相关曲艺品种。其中,【满江红】源于扬州清曲[老满江红],【淮调】源于清淮小曲的[五板满江红],【大调】则源于海州牌子曲中 [南调]。清代中后期至“文革”之前,是鲁南五大调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传播范围很广,除鲁南地区之外,最远已经流传至鲁北的广饶地区。在交通不甚发达的19世纪末叶,一种源于江苏曲艺的艺术形式,能够在齐鲁大地上繁衍兴盛并流传至今,由此可见其旺盛的生命力。   笔者认为,鲁南五大调的兴盛至少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传播地的地理位置;第二,当地人的音乐观念与行为;第三,鲁南五大调的词曲特征。   一、便利的地缘优势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与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县市接壤,北部与临沂市河东、罗庄和临沭、苍山四县区比邻。郯城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南部,北依沂蒙山,地形由东北向西南缓缓低下。东部有马陵山,中西部为平原,沂河、沭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平坦。鲁南五大调中的【玲玲调】、【郯城满江红】、【大寄生草】、【淮调】主要在郯城县城及其马头镇流行。郯城县马头镇位于县境西部,沂河南岸,境内主要为回民聚集地。清末民初时期,马头镇是郯城县的商业重镇。“马头”一名出现在清代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当时政府以“催粮不便”为由,重新划分乡社,至此出现“马头”一名。其位于沂河之滨,在明末清初年间商业繁盛,商船云集,是有名的水旱码头,故也称“码头”,后被谐音称作“马头”。郯城县境内有东、西、南三条清代主要官道,其中一条是京师通往南部各省的重要驿道,另外一条是与京杭大运河相连的沂河。这些水陆交通的便利条件,为民国时期郯城的经济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   郯城马头镇自古就有经商之传统,是鲁南苏北一带重要的商埠。据《郯城县志》载:“郯城县的私营商业,自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1936年(民国25年)是以马头镇为中心,这期间也是马头商业发展的兴盛期。”[1]有不少商号直接经手对外贸易,还有一些店铺则亦工亦商,土洋兼营。此外,另有很多坊店、面食店、数百家织布户、卷烟户等等,以至马头镇“商市?比,医药、梨园、娼妓皆备”[1]。   鲁南五大调的另一流传区域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它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历史上“渔民习惯称之为‘南海’,其渔业生产受长江口一带影响较多”[2]。日照渔民有着外出经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